:::
共 4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黃金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側扁,頭部上下扁平,成三角形。吻稍突出,上頜長於下頜,口閉合時上頜外列齒的犬齒外露,下頜齒最內列齒擴大;吻緣孔5個,沿吻緣葉側裂,在外側緣孔處吻緣葉成三片狀;吻上孔3個,呈孤形排列;頦孔6個,中央2孔很接近,內側頦孔為長縫型,外側為尖錐形。鼻孔2個,長圓形後鼻孔較圓形前鼻孔大。眼眶下緣距前上頜骨末端水平線有一小間隙。 前鰓蓋具鋸齒緣,鰓蓋具2扁棘;具擬鰓;鰓耙細長,最長鰓耙略短於鰓絲。吻端、眼周圍、頰部及喉部為圓鱗,餘皆被櫛鱗; 背鰭軟條基有3列鞘鱗,尾鰭基有小圓鱗。耳石為金鰭型,腹面蝌蚪形印跡之「尾區」微彎,達耳石末緣。胸鰭基上緣點在腹鰭基起點前,鰓蓋末端下方;腹鰭基起點稍前於背鰭...
|
平鰭鮠或非洲鰍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mphilius platychir (Günther, 1864)
體細長;頭縱扁,具3對觸鬚;體黑褐色;背鰭不具硬棘;體型小,體長可達9公分。
非洲的坦干伊卡湖、馬拉威湖。
棲息於湖底,於夜間捕食底生物,喜愛pH6.8~7.8,水溫26℃的水質。
供觀賞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鯰目(Order Silur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平鰭鮠科或鰍鯰科(Family Amphiliidae)
|
圓鰭深鰕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10;臀鰭:Ⅰ/ 8;胸鰭:23~24,胸鰭上端有5-7根鰭條游離分枝。縱列鱗 35~39;橫列鱗 21~32。體延長,前部呈亞圓形,後部側扁。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4.2~5.0倍。頭部不平扁,橫切面為圓形。鰓蓋骨上方僅有2個感覺孔(HK, L'),其中H', K'兩孔相癒合成一孔(HK)。前鼻孔為一細長的皮瓣。尾鰭圓形,短於頭長;腹鰭相連癒合,不會延伸至肛門,膜蓋中央突起。體呈棕黑色,體側中央具有5~6條褐色橫帶,並間雜有深褐色小斑點。背鰭灰色,具3~4縱列點紋;第一背鰭的第五至第六鰭棘間膜具1~2個黑色圓斑。臀鰭灰褐色。胸鰭基部具黑色雲斑,鰭條上具數條不規則橫紋。...
|
白鰭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哺乳綱鯨目。體形呈紡錘狀,背部淺藍色,腹部帶白色。是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
|
蒂爾鱗鰭烏尾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長紡錘形;標準體長約為體高之3.8-4.4倍。口小,端位;上頜骨具有伸縮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蓋;前上頜骨具二個指狀突起;上下頜前方具一細齒,鋤骨無齒。體被中小型櫛鱗,背鰭及臀鰭基底上方一半的區域均被鱗;側線完全且平直,僅於尾柄前稍彎曲,側線鱗數68-74。背鰭硬棘X-XII,軟條20-21;臀鰭硬棘III,軟條12。體背藍綠色,腹面粉紅色,體側沿側線有一黑褐色縱帶直行至尾柄背部,並與尾鰭上葉之黑色縱帶相連。各鰭紅色;尾鰭下葉亦有黑色縱帶。本種魚分類上仍有歧見,現依據 Nelson(1994)將其置於笛鯛(Lutjanidae)科中的烏尾鮗亞科(Caesioninae)。
|
狼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已絕種的原始真骨魚類。體長約十公分,牙齒呈尖鏟形,背鰭位置較靠後。生活於淡水中,主要分布於大陸地區北部,為中生代後期東南亞地區的特有魚類。
|
同齒刺鯊或箭頭尖鰭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ntrophorus uyato (Rafinesque, 1810)
吻頗長,吻端呈窄拋物線狀;口前吻長大於口裂寬,而約等於由口裂部至胸鰭起點之距離。上頜齒傾斜或稍傾斜。兩背鰭約略同高,第二背鰭基底長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的3/4,第二硬棘之起點與腹鰭後角或內緣相對;第一背鰭基底末端至第二背鰭硬棘基點之距離,約等於由吻端至胸鰭基底末端之距離;胸鰭後角尖窄延長,向後延伸超越第一背鰭硬棘起點,內緣長約等於第二背鰭硬棘至尾鰭起點之距離;尾鰭後緣具明顯缺刻。體側皮齒塊狀但不重疊,成魚皮齒為背腹向垂直延伸之菱形,後緣尖叉較短。
本種主要出現於東大西洋的非洲西岸及西北岸沿近海域,另西北大西洋及印度洋亦有零星分布,臺灣地區則於宜蘭大溪外海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底棲性種類,經常出沒於陸棚及斜坡區,棲息水深50~1,400公尺,較常出現在200公尺以深水域。卵胎生,每胎產仔通常1尾,以硬骨魚類及頭足類為主食。最大可成長至1公尺左右,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75公分及81公分,胎仔產出體長40~50公分。
可由底拖網或延繩釣漁獲,供食用,肝臟富含鯊烯,具潛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或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刺鯊科(Family Centrophoridae)
|
尖鰭金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前鼻孔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延長鰓耙數1。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29-138。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腹鰭起點正好位於背鰭起點之下方;胸鰭短,末端不及背鰭起點;尾鰭全期為深叉形。體背部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側線下方具一暗色縱帶,死後不顯;腹鰭基部上方具一小黑斑。尾鰭暗色;餘鰭灰白或淡色。
|
暗鰭金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略側扁,呈亞圓柱形。頭長而吻尖突。口裂大,寬平;下頜突出於上頜;上頜骨末端及眼前緣之下方;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鋤骨無齒。無鰓耙。體被小圓鱗;側線鱗數120-130。具兩個背鰭,彼此分離甚遠;第二背鰭末端不延長;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胸鰭略短,末端幾達背鰭起點之下方;尾鰭於幼魚時為深叉形,成魚呈雙凹形。體背部呈青灰藍色,腹部呈白色;體側具許多延伸至腹部之暗色橫帶,上半部橫帶傾斜,下半部則幾垂直。尾鰭一致為暗色;餘鰭皆為灰黑色。以前所記載之黑鰭金梭魚(S. nigripinni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
|
黑鰭泰國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arbus schwanenfeldii (Bleeker, 1853)
體呈稜形且側扁;體背高;各鰭緣有黑邊;體色為銀灰;體長可達35公分。
東南亞的印尼、泰國、緬甸的淡水水系。
棲息於熱帶河川、湖泊的淡水魚,屬肉食性。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鯉目(Order Cyprin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鯉科(Family Cyprinidae),Carps or Minnows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