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頗為延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4.2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平坦或略凹陷。吻長,下頜骨突出。上頜骨末端僅延伸至眼前緣之下方;上下頜、腭骨和鋤骨均具絨毛狀齒。前後鼻孔相近。前鰓蓋骨下緣具一強棘,鰓蓋骨則有三強棘。鰓耙數7-9+13-16。體被極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84-93;縱列鱗數140-163。背鰭兩個,有硬棘VII枚,軟條12;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頭部長;尾鰭內凹形,尖端圓形。體背紫灰青色,腹面銀白色;尾鰭上下葉後端具白色邊緣,白緣之前方並有黑色部份。
四棘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percis tetracantha (Lacépède, 1800)
體延長而近於圓柱狀,頭部稍為縱扁,眼間隔處平滑;上頜骨幾達眼緣前下方;下頜突出;鋤骨有齒;下頜齒的外緣有犬齒6枚。體被櫛鱗,胸與腹部為圓鱗。體色灰白至淡黃,體側有9條寬的橫帶形成黑褐色的網目狀紋,鰓蓋的後上緣有1黑色眼斑。
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間。
棲息於水深10公尺左右的淺水海域,特別是礁岩附近的砂泥底質水域。肉食性,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要食物。
可供食用,雖然常見但產量不大,且體形細小,經濟價值不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龍鰧亞目(Suborder Trachinoidei)
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肥足鰧科(Family Pinguipedidae),Sandperches
紅眼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而側扁,腹緣平直。頭尖,頭背側、眼睛上方有一明顯凹槽。眼略小。前後鼻孔相近。吻短而略尖。口大,下頜略突出;上頜後端達眼後下方。眶前骨、前鰓蓋及主鰓蓋下緣均光滑。上、下頜、鋤骨、腭骨及翼骨上均有絨毛狀齒帶,舌上有齒。被細小櫛鱗;側線鱗數48-49。背鰭單一,具深缺刻,鰭條數為VII+I, 13-14;臀鰭鰭條數為III+9;胸鰭短;尾鰭圓形。體呈銀白色,體背側灰褐至藍灰色,各鰭灰黑或淡色;眼具紅色虹彩。
四斑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側位,稍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略傾斜;上頜略短於下頜;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側列較大,下頜前端具犬齒6枚;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側線鱗數55-60。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淺缺刻,具硬棘IV,軟條20-21;臀鰭硬棘I,軟條17;胸鰭軟條17-18;尾鰭圓形或近截形。體背紅褐色,腹面淡白;頭部具褐色斑點或斑塊;頰部另具許多小黑點;雄性在後頸部具顯著的眼狀斑。體側具9條橫帶,橫帶中央稍下各具一黑斑,且與自胸鰭基部至尾鰭基之窄縱紋相連。背鰭軟條部具三縱列黑點;尾鰭具2條黑色縱帶,縱帶間通常有一白色區域...
駝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側扁,體高略短於頭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5-3.0倍。頭背部凹陷,後頸部陡直。眶間區窄。前鰓蓋骨微具鋸齒,下緣則平滑;鰓蓋骨棘弱,有些退化。上頜骨延伸至眼之中部。上下頜各具絨毛狀齒,無犬齒;腭骨具齒。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54-62。背鰭硬棘數10枚,軟條數17-19;臀鰭硬棘III枚,軟條9-10;胸鰭圓形,基底上方具一皮瓣,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之鰭條;尾鰭圓形。體呈淡色至綠褐色,頭部、體側及各鰭上具許多大小不一之圓形黑斑。
美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側位,稍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略傾斜;上頜略短於下頜;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側列較大,下頜前端具犬齒8枚;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側線鱗數56-64。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深缺刻,具硬棘V,軟條21-22;臀鰭硬棘I,軟條17-18;胸鰭軟條16-17;尾鰭圓形,上葉數軟條會延長尖出。體上半部黃紅色,下半部紅色;體側中央有一淡清色縱帶,將另5-6條橫帶分成上下兩部分;頭側與吻上部具紫青色波狀橫紋,下唇具黑點;頸部具3個黑色區。奇鰭具深色斑點,鰭膜末端黑色。
斑棘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側位,稍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略傾斜;上頜略短於下頜;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側列較大,下頜前端具犬齒8枚;鋤骨具齒,腭骨具齒。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側線鱗數61-65。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無缺刻,具硬棘V,軟條23;臀鰭硬棘I,軟條19;胸鰭軟條18-19;尾鰭圓形。體呈黃褐色,體側側線上方具6-7條褐色縱帶。背鰭硬棘部暗色;背鰭軟條部具黃褐色縱帶;尾鰭上葉另具黃褐色至淡黑色橫紋。以前所記載之米馬擬(Parapercis mimaseana)為本種之異名。
烏面眶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端尖細,頭背幾成直線,兩眼間隔區不隆突。吻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後上角具一銳棘,下緣有細鋸齒,上緣不具前向棘。口中大,端位;頜齒細小,帶狀;鋤骨、腭骨及舌面均不具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7-8。體被大櫛鱗;頭部鱗域向前伸展至後鼻孔;前鰓蓋下枝骨脊具鱗;側線鱗數43-46;側線與硬背鰭基底中點間有鱗3 .5。背鰭連續而無深刻,具硬棘 X,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 7;腹鰭達肛門;尾鰭上下葉不呈絲狀延長。體淺灰褐色,腹面銀白色,有一黃褐色帶自眼睛直行至尾鰭基部背緣;兩眼間有一藍帶橫越,眼下另一藍色縱帶。各鰭淡黃或淡色。
欖斑眶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端尖細,頭背幾成直線,兩眼間隔區不隆突。吻中大。眼大;眶下骨的後上角具一銳棘,下緣有細鋸齒,上緣具前向棘。口中大,端位;上頜末端上緣不具鋸齒狀;頜齒細小,帶狀;鋤骨、腭骨及舌面均不具齒。第一鰓弓下枝鰓耙數6。體被大櫛鱗;頭部鱗域向前伸展至眼前緣至後鼻孔間;側線鱗數43-44;側線與硬背鰭基底中點間有鱗3 .5。背鰭連續而無深刻,具硬棘 X,軟條9;臀鰭硬棘III,軟條 7;腹鰭達臀鰭起點前;胸鰭達肛門;尾鰭上葉先端呈短絲狀突出。體背藍褐色,腹面銀白色,側線起始部附近有一藍色斜帶,體後半側沿側線下緣有一黃色縱帶,體背側前半部並有若干斜行黑點列。
三星毛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略呈卵圓而側扁,背緣隆起,腹緣弧形。頭中大。眼略大。吻短。口小,開於吻端,略向上翹。體被櫛鱗; 側線完全。背鰭位於體中部,基底較短,具硬棘XIII,軟條8;臀鰭頗發達,後部較寬大,起點於胸鰭基部後下方,具硬棘XII,軟條35;腹鰭小,第一根軟條延伸成絲狀,末端最長可達尾鰭末端,如斷掉後則不易再生;尾鰭叉形,上下葉以中央鰭條最長。體呈淡藍褐色,體側常有10餘條暗色橫紋,但是有時會消失,另於中央和尾柄中央各有一個黑斑,和眼睛恰巧連成一直線,故有三星鬥魚之名。背、臀及尾鰭的鰭膜散佈有淡黃色的圓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