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七嘴八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七嘴八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漢語中,使用七和八組成的詞語相當多,除「七嘴八舌」外,另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折八扣」、「七扯八扯」等,是漢語中常見的組合,都有點雜亂的意思。出現「七嘴八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沉,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後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
揚威耀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示威風,炫耀武力。形容得意誇張的樣子。《京本通俗小說.玉梅團圓》:「只因武備久弛,軍無紀律,教他殺賊,一個個膽寒心駭,不戰自走;及至遇著平民,搶虜財帛子女,一般會揚威耀武。」明.顧大典《青衫記》第一二齣:「金鐙齊敲,旗懸太白高。揚威耀武,轉戰敢辭勞?」也作「耀武揚威」。
意合情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衍的長才,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颺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飛翔的樣子。唐.韋應物〈長安遇著〉詩:「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
京本通俗小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宋代話本小說集。全書已殘缺不全,民初繆荃孫曾據元人寫本影印刊行其中七篇,即:《碾玉觀音》、《萻薩蠻》、《西山一窟鬼》、《志誠張主管》、《抝相公》、《錯斬崔寧》、《玉梅團圓》。繆氏自言尚有定州三怪、金主亮荒淫兩篇未刊。這九篇又見明夢龍輯《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惟篇名及文字略有不同。內容多取材市井平民的生活,運用民間語言頗為熟練。
常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永存。《大乘大義章.卷上》:「法性者,有佛、無佛常住不壞。」(2)解脫的境界。《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傳.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3)寺院或僧人的用具。唐.翊《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朱崖出鎮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水滸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
女兒酒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自紅樓夢第二十八回。這是在紫英家酒席上行的令。行酒令為戲的花樣很多,書中寶玉交代這次行令的辦法說:「如今要說『悲』『愁』『喜』『樂』四字,卻要說出『女兒』來,還要註明這四字的原故。說完了,飲門杯。酒面要唱一個新鮮時樣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風一樣東西——或古詩、舊對、《四書》《五經》成語。」「門杯」,每人行令時規定要喝的面對的一杯酒。「酒面」、「酒底」,飲門杯之前和之後要出的節目或要說的詩詞、趣語。「席上生風」,想出一句詩詞、成語來,與桌面上有的一件東西有關,使大家感到風趣。共有五首,分別是其之一,賈寶玉所作:女兒悲,青春...
安枕而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枕無憂」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高枕無憂」原作「高枕而臥」。據《戰國策.齊策四》載,戰國時,有一個叫諼的人,在齊國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有一次,諼替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但是他不但沒把錢要回來,反而把債券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澤,對孟嘗君十分感激,諼等於幫孟嘗君買了「義」回來。但孟嘗君對諼的舉動非常不諒解。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官職,回到薛地居住。到了薛地,受到人民熱烈的歡迎,孟嘗君這才了解諼的用心。這時諼對孟嘗君說:「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藏身的洞窟,在緊急的時候就可以逃過獵人的追捕,免於一死。但是你現在只有一窟,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無憂無慮地睡覺,我會再...
鄭克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70~1707)字實弘,號晦堂,明福建南安人。為鄭成功之孫,鄭經次子。年幼即位,為錫範所控,政事大亂。清乃趁機於康熙二十二年,遣施琅討伐,鄭軍潰敗,奉表請降,明正朔至此正式斷絕。
尺步繩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舉止動作都合乎法度。清.桂芬〈復莊衛生書〉:「以彼其文,豈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佳乎否乎?」也作「繩趨尺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