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伊拉斯莫斯(Desiderius Eraum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喬斯坦賈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喬斯坦賈德 Jostein Gaarder,生於1952年8月8日是一位挪威小說、兒童文學的作家。賈德出生於挪威首都奧斯陸,曾於奧斯陸大學攻讀斯堪的納維亞語言及神學。其後10年在芬蘭教授哲學,於1991年他成為一位全職作家。他最暢銷的一本小說蘇菲的世界是一部哲學史的懸疑小說,已被翻釋的版本有五十三種語言;印刷了二十六千萬本,單在德國已出售了三百萬本。著有:《賈德談人生》(Diagnosen og andre noveller)《沒有肚臍的小孩》(B...
經驗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經驗為知識唯一根源的哲學理論。主張所有知識必須經由經驗證實以確定其理論,否則皆為空論。
康德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康德學說為要旨的哲學觀點。特色是結合理性主義和經驗論,主張知識之所以可能,是人的感官對於時空先具有先天普遍的直觀,透過時空的先驗形式,事物得以被認識。此外尚有多種主張,對後世哲學發展影響甚大。也稱為「康德學派」(Kantianism)。
叔本華(Arthur Schopendau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佛教經典的哲學,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前六世紀的時候產生於古印度,以後流行於印度的南北各地,發展成南傳巴利語系的小乘佛學,與北傳梵語的大乘佛學。
西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稱歐美西方國家的哲學家。
社會科教學的建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論(Constructivist Theory)是西方近半世紀來新興的一套認識論(epistemology)的主張。它試圖超越傳統西方哲學知識論的兩大派別(即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傳統觀念,並從主觀唯心論和唯物論的對立中折衷出獨立的見解。建構論綜合了認識論、心理論、神經心理論及其他學科的大量研究,例如:發生認識論學者皮亞傑、物理學家薛丁格,對建構論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貢獻。建構論的基礎,係源自建築和藝術的社群;建構,顧名思義即是建築構造之意。依照Kuhn的理念,不同的社群有「不可共量」的典範存在,因而誤解、誤用、或賦...
福麗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人物背景2 著作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人物背景福麗特,畢業於美國雷克里佛學院,其一生效力於增進社會的良好秩序,期使個人能過著較滿意的生活。他這種人生哲學可從重要事業及工作上清楚看出,他於1909-1911服務於波士頓校舍擴大使用委會,曾於1912協助建立波士頓職業輔導處,並多年工作於麻薩諸塞州最低工資董事會,另外對於國家聯盟亦付出頗多心力。(註1) 著作福麗特早自本世紀初葉即發表了一系列頗具獨見的論文及著作,其主要認為任何企業的中心問題,不論地方或中央政府,商業組織或學校系統,即在建立並維持動態而和諧的人際關係...
心靈實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靈實體說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