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88 ms
共 13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堯時為司徒,封於商。也作「偰」。
|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太公本名姜尚,周朝時人,富才學且通兵法,但懷才不遇,生活窮困。妻子馬氏見他年紀大又沒有成就,於是棄他而去。有一天,姜尚在渭水旁巧遇出外狩獵的周文王,兩人相談甚歡,文王極為賞識他,要他協助一統天下的大業,那時姜尚已是八十歲的高齡老翁了。後來,姜尚果然幫助文王之子武王滅了商紂,立下大功,得到齊地作為封邑。姜尚顯貴之後,前妻馬氏請求復合,姜尚不肯原諒她,便取一壺水傾倒在地,要馬氏把水收回壺中,並說:「如果當初妳那樣的離開,今日都還能復合,那麼倒在地上的水,就一定能再收回壺裡!」但地上的水根本無法收回,馬氏也只好死了這條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覆水難收」,用來比喻離異的夫妻很難再復合,或既定的事實...
|
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心意、志趣。通「恉」。如:「宗旨」、「意旨」。唐.韓愈〈答陳商書〉:「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曉。」
|
咀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咬字吐音。三國魏.曹植〈正會〉詩:「笙磬既設,箏瑟俱張。悲歌厲聲,咀嚼清商。」
|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調雨順」的意思是風雨及時而適量。這個成語可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典源出自《六韜》。《六韜》記載太公姜尚與周文王、武王商討如何推翻商朝的謀劃內容,共有六篇。前二篇文韜、武韜為政治的戰略,後四篇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則是軍事的戰略。《舊唐書》有一段《六韜》佚文記載:武王伐紂,天下大雪,雪深三尺,突然有五人乘馬車,後面跟著二人騎馬,到營帳前求見武王。武王覺得很奇怪,就問太公姜尚,太公說:「他們是五方之神,天意要您建立周朝,他們是前來接受派遣的。」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
|
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商量、考慮。如:「酌情」、「商酌」。《左傳.成公六年》:「子為大政,將酌於民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
|
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本來。唐.白居易〈嵩陽觀夜奏霓裳〉詩:「開元遺曲自淒涼,況近秋天調是商。」
|
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今以百年為一世紀。唐.李商隱〈馬嵬〉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
屈指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八.附復廖鈺夫尚書魏和齋山長書》:「他處所不敢知,即以某現居浦城而論,舉商之事未息,半載以來,死亡逃匿者屈指可數,現在追呼日至,紳富尚皆重足而立,惴惴於心。」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