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86 ms
共 6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殄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殄,音ㄊ|ㄢˇ。
(6) 烝民:眾民、百姓。
(7) 逋逃:逃亡的罪人。逋,音ㄅㄨ。
(8) 淵藪: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魚所居之處。藪,音ㄙㄡˇ,獸所聚之處。
|
撓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煩擾。《後漢書.卷四九.仲長統傳》:「貪殘牧民,撓擾百姓,忿怒四夷,招致乖叛。」
|
掎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分兩面,以牽制或夾攻敵人。《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陳子昂〈上西蕃邊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將,邊疆惟倚金山諸蕃。」
|
反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叛逆、謀反。《漢書.卷四九.爰盎鼂錯傳.鼂錯》:「吳王反逆亡道,欲危宗廟,天下所當共誅。」
|
謗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誇大不實的言論進行詆毀、中傷。《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唐主探問得二將交怨,卻密地將蠟書招誘重進反叛,無非是謗毀反間的言語。」也作「毀謗」。
|
妄自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 囂:隗囂(?∼西元33),字季孟,東漢時人。王莽末,據隴西,稱西州上將軍。旋屬光武,後又叛附公孫述。光武西征,囂敗死。 隗,音ㄨㄟˇ。
|
聲淚俱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聲淚俱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彬,是王廙的弟弟,他的生平事蹟附於《晉書.卷七六.王廙列傳》下。東晉時,大將軍王敦因恃功專橫,有意篡奪元帝司馬睿的政權,於是發兵反叛,打入石頭城(今南京市)。元帝為了使王敦能停止叛亂,就派王敦的堂弟王彬去勸說。當時正值王彬的好友周顗遇害被殺,因此王彬先到周顗的墳前弔祭,痛哭了一場,然後才去見王敦。王敦見他面容憂傷的樣子,就問了原因。王彬哭著說:「剛剛我在周顗的墳前痛哭,現在心裡還很難過。」王敦聽了,很生氣的說:「周顗會有今天的下場,是他自找的,有什麼好憐憫的。」王彬說:「周顗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
|
肚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交情、知心。《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尚讓與小人有肚皮,咱密地招之,令他先叛;然後謀取葛從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吐蕃心裡疑沙陀與回鶻有肚皮,要將沙陀部族遷徙去河外居住。」
|
七國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景帝時,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亂。參加者計有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七國,後為周亞夫所平。
|
探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於能固守城池及戰勝敵人者,要給予爵位以示獎賞;對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