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7.3061 ms
共 9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晨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早晨的風。《文選.潘岳.懷舊賦》:「晨風淒以激冷,夕雪暠以掩路。」唐.柳宗元〈巽公院五詠.芙蓉亭〉:「清香晨風遠,溽彩寒露濃。」
|
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埋葬、掩埋。通「墐」。《荀子.禮論》:「不得飾棺,不得晝行,以昏殣,凡緣而往埋之。」《魏書.卷七.高祖紀下》:「路見壞冢露棺,駐輦殣之。」
|
聊以解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嘲,用言行辯解別人對自己的嘲笑。「聊以解嘲」指姑且用言行來遮掩、辯解別人對自己的嘲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這只可算是聊以解嘲的舉動。」也指姑且藉某事物來排解安慰自己。《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只好穿兩件窄袖的衣裳,戴上副金絲邊的眼鏡,風流自賞,聊以解嘲而已。」
|
瓜李之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就像走經瓜田,如果彎腰去整理鞋子,就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如果我們走經瓜田不納履,來到李樹下,不正冠,自然就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就從這首詩演繹出「瓜田李下」這句成語,成為「惹人嫌疑」的代稱。
|
欲蓋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為了利益違背禮,也不會作出不義的事後,才感到愧疚。有的人想追求名聲,《春秋》卻不加記載,有的人想要掩飾,反而被明白地記了下來,這是為了懲罰不義之人。」後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就從原文「欲蓋而名章」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想要掩飾過失,反而使過失更加明顯。
|
襲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襲擊人。《三國演義》第三三回:「今千里襲人,輜重多而難以趨利,不如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備。」
|
搔頭弄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搔,用手指梳理;弄,賣弄。「搔頭弄姿」原指修飾儀容。後指故作姿態,賣弄風情。今或指女子賣弄風情,取媚他人。《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清.袁枚《子不語.卷一五.屍香二則之一》:「秀姑不從,乃遣所嬖某作餌,搔頭弄姿,為蠱惑計。」清.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卷一○.遊泰西花園記》:「乃自同治紀元後,外國妓女亦泛海而來,搔頭弄姿,目挑心招,以分華娼頭纏之利。」也作「搔首弄姿」。
|
噴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噴湧而出。如:「著名的龐貝古城,被維蘇威火山噴發的岩漿所掩埋。」
|
推誠布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範。
(4) 服罪輸情:坦承自己所犯的罪行,並誠心改過向善。
(5) 游辭巧飾:用沒有根據的言辭掩飾罪行,虛偽狡詐。
|
高檯明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鏡高懸」之典源,提供參考。 《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裡有明1>。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2>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3>。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4>,秦始皇5>常以照宮人6>,膽張心動者則殺之。 〔注解〕
(1) 表裡有明:正反兩面都明亮。
(2) 捫:撫、摸。
(3) 歷然無礙:清楚而無阻礙。
(4) 膽張心動:心膽慌張跳動。
(5) 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統一天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而把古時的皇與...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