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0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享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君主在位的時間。《文選.賈誼.過秦論》:「施及孝文王、莊襄王,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文選.韋孟.諫》:「享國漸世,垂烈于後。」
說不過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理上有所虧欠,無法交代。如:「他好心的幫忙我們,我們卻對他冷嘲熱,實在是說不過去。」也作「說不下去」。
梨園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福建省南部及臺灣等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梨園戲為現存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流行的區域除閩南之外,尚包括臺灣及南洋一帶,它的表演形式和音樂,都保存著很多古老風格。採用南管音樂做為主要曲調。曲調牌名有許多與南北曲相同,因而被認為是宋元南戲的遺音。梨園戲的角色原分生、旦、淨、末、丑、貼、外,故舊稱「七子班」,角色中以生旦為主。大約清代以前即已在泉州流行,大致上可分為「大梨園」與「小梨園」,前者以成人為主,後者以童伶為主。梨園戲的劇目,大梨園的上路和下南及小梨園,各有擅演的所謂「十八棚頭」,各具特色。即使是相同的劇目,三者在表演形態上,亦有所不同。
德尊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紫綬。會洛陽覆沒,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綬,請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暗示。 (3) 禮官:職官名。職司禮儀的官員。 (4) 下議:交給下面討論。 (5) 錄:登錄、任用。 (6) 百揆:總理國政之行政長官。
肅然增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肅然起敬」。見「肅然起敬」條。0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執經登坐,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源) 
眾射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始聯合講會,成立書院,相互應和。萬曆年間,由顧憲成等人重新修建的東林書院,名號尤其響亮。他們時常譏朝政,評論人物,士大夫相繼依附,於是和東林書院有關的人都被稱為「東林黨」。但也因為名氣太大遭到毀謗,氣焰太盛招致各方的責難,批評的輿論接連而來,加上幾次的政治鬥爭都和東林書院的人有關,使得眾人攻擊的目標,都指向在東林書院講學的顧憲成等人。後來「眾矢之的」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人一致攻擊的目標。
蘿蔔精,頭上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貪官汙吏。刺官吏們口頭上說的清廉,好像蘿蔔上頭的青一樣,並非徹頭徹尾的青(清)。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哎,你個蘿蔔精,頭上青。」
馬克吐溫(Mark Twai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犬無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死亡的威脅,與那些每天活在恐懼中的鄉親相比,實在幸運得多,還有什麼可怨的呢?」柳宗元藉捕蛇人之口,刺朝廷的苛政,勾畫魚肉鄉民者的嘴臉,文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一段,生動刻畫了得勢者的可惡與人民的無助可悲。後來「雞犬不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被嚴重騷擾。
尋花覓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尋花問柳」。見「尋花問柳」條。01.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戒刺》:「貌雖臞而精血未耗。尋花覓柳,兒女事猶然自覺情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