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7.46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麻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刑具,用麻絞成的粗短鞭槌,浸水後抽打犯人。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桑新婦,好不藏情也魯義姑。又不曾麻槌下腦箍,你怎麼口聲的就招伏。」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比及下拶指,先浸了麻槌,行的腕頭加氣力。」
札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府下行的文書。《水滸傳》第一七回:「前日留守司又差人行札付到來,又經著仰尉司並緝捕觀察,限跟捉,未曾得獲。」也作「劄付」。
刑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刑的器具。如刀、鋸、笞、、械、桎等類。
鹿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鹿皮所作的頭巾,為隱士所戴。《梁書.卷五一.處士列傳.何點》:「果至,胤單衣鹿巾,執經卷,下床跪受詔書,就席伏讀。」唐.韋莊〈雨霽池上作呈侯學士〉詩:「鹿巾藜葛衣輕,雨歇池邊晚吹清。」
抄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搜查、沒收。元.楊梓《霍光鬼諫》第四折:「滅九族誅戮了髫齔,斬全家抄估了事產。」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七.奴婢》:「然奴或致富,主利其財,則俟少有過犯,而錮之,席卷而去,名曰抄估。」也作「抄沒」。
皴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皺褶與結節。唐.顧況〈露青竹歌〉:「亭亭筆直無皴節,磨捋形相一條鐵。」
八棒十三的罪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輕的罪。宋朝的刑制,最輕的刑打十三下,最輕的笞刑打七下或八下。見《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醒世恆言.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這個事卻不是耍的事,又不是八棒十三的罪過。」
邏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哨站。在渡頭要塞設有邏卒的衛所。《資治通鑑.卷九四.晉紀十六.成帝咸和三年》:「吳鈴下卒引冰入船,以蘧蒢覆之,吟嘯鼓枻,泝流而去。每逢邏所,輒以叩船曰:『何處覓庾冰?庾冰正在此。』」
嘲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口而唱。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丑扮梢公上嘲歌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水滸傳》第六回:「只聽的外面有人嘲歌。智深洗了手,提了禪,出來看時,破壁子裡望見一個道人。」
眕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睛直視的樣子。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他磕撲的跪在街基,他將這條過頭拄,眕眕的又不知要怎地施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