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84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補殘守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考學官所傳,經或脫簡,傳或間編。傳問民間,則有魯國(柏)〔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遺學與此同,而未施。此乃有識者之所惜閔,士君子之所嗟痛也。往者綴學之士不思廢絕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信口說而背傳記,是末師而非往古,至於國家將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則幽冥而莫知其原。猶欲保殘守缺,挾1>恐見破之私意,而無從善服義之公心,或懷妒嫉,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此三學,以《尚書》為備,謂左氏為不傳《春秋》,豈不哀哉! 〔注解〕 (1) 挾:懷著。
中庸的道德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霍、放肆、自負、暴躁、自吹自擂、滑稽、逢迎、害羞、忌妒,而不及則是,魯莽、冷淡、吝嗇、拘謹、卑怯、鬱、自暴自棄、粗俗、忍氣吞聲、厚顏、敵意,最後則是中庸之道的部分,勇敢、節制、慷慨、端莊、自尊、溫和、誠實、機制、友誼、謙遜、憤慨,以上我們說,量可以有中,質則無中,考試成績(成就)屬質,非量,品德屬質、也非量。 關鍵字中文: 中庸的道德哲學英文:nothing too much 參考書目林玉体(2011)。西洋教育思想史,頁71-73。三民書局。
如訴如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在哭泣,又像在訴說。比喻聲音淒楚哀怨。《東周列國志》第六八回:「師涓重整弦聲,備寫揚之態,如訴如泣。」也作「如泣如訴」。
發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內心對外在刺激產生某種無法自的反應。[例]她看見自己喜愛的物品卻無力購買時,心裡直發癢。
未辨菽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辨菽麥」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 〔注解〕 (1) 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
隨俗沉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己沒有主張,順從世俗的觀點。《晉書.卷九二.文苑傳.王沈傳》:「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也作「隨世沉浮」、「隨俗浮沉」。
掩賢妒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妒嫉有才德的人。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勿謂衛公掩賢妒善,牛相不罹大禍,亦幸而免。」
浮聲切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浮聲,平聲。切響,上、去、入三聲,即所謂的仄聲。浮聲切響指詩歌創作上具體用四聲,要求語音的高低相間和揚相對。《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史臣曰》:「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
一錢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風移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轉移風氣,改變習俗。《周書.卷四五.儒林傳.序》:「雖遺風盛業,不逮魏晉之辰,而風移俗變,亦近代之美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