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2.46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米珠薪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王談話結束後,蘇秦便要辭行,楚王說:「我對您仰慕已久,您今天既然願意不遠千里而來見我,為什麼不肯留下來呢?」蘇秦回答:「你們楚國的食物比玉石還貴,柴火比桂木還值錢,您的傳令者像鬼那麼難見到,大王您更有如天帝一般,一面難求。您今天要我留下,難道要我吃玉石,燒桂木,並且靠著那些鬼以見您一面嗎?」蘇秦此話是指責楚王對他不夠尊重,並以「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說楚國的物價過於昂貴,根本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後來「食」多作「米」,「玉」多作「珠」,「米珠薪桂」這句成語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物價昂貴。出現「米珠薪桂」的書證如明.錢子正〈有弟久不見〉詩:「有弟久不見,米珠薪桂秋。」又如清代蒲松齡的小說《醒世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或豎立的物體因本身或外來因素而橫躺下來。如:「跌倒」、「摔倒」、「臥倒」、「大水沖倒龍王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集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將人才聚集,並加以重用,國家才能強盛不衰。後...
得過且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過且過」說的是一種能夠過得去就暫且過下去的生活態度。在宋代大詩人陸游的〈雜詠〉詩中,有一首寫到自己:「得過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袖手明窗讀《周易》,不辜香飯一齋盂。」意思是說自己閒散下來,就這樣一天天過著,不過這樣的生活也不錯,能夠在明窗下靜讀《周易》,倒也不辜負那還能吃到口的香噴噴的飯。這裡的「得過一日且一日」,一般以為可能就是「得過且過」一語的典源。關於這句成語有個有趣的傳說: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五.寒號蟲》中記載:在五臺山上有一種鳥,每當春夏,全身羽毛絢麗豐滿,相當美麗。這時牠的叫聲聽起來好像得意地說:「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可是到了秋冬時,牠的羽毛全部脫落,變得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骨頭上的肉刮除下來。如:「請把骨肉剔淨好熬湯。」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在上邦。劉秀得到了消息,就叫蓋延和耿弇包圍上邦,自己先回洛陽。行前,劉秀對岑彭說﹕「等西城和上邦攻下來時,就可以率軍攻打四川了。人總是不能知足的,﹃既得隴石,復欲得蜀﹄,我每次發兵,頭髮便多白了一些。」從此以後,人們每次見到有人貪得無厭,要了這個,又要那個,就說他是「得隴望蜀」。這個故事原來的內容,是說劉秀攻下隴後,又想得到蜀,站在統一國家的立場,並沒有錯。 釋義但自從【得隴望蜀】被引申成為成語之後,意思就單純的成為【貪得無厭】了。我們在應用它的時候,必須要用在想得到一樣東西,得到後又想進一步得到另一樣東西,永無止境和...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天到晚飲酒作樂,把國家大事統統拋在腦後。很多官員有樣學樣, 也是只拿薪水不做事。可以想像得到,幾年下來,朝政荒亂,齊國也就越來越衰弱了。其他國家當然不會放 過這個大好的機會,不斷地出兵攻打齊國,奪去了不少城池和土地。有幾個大臣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想要勸諫齊威王,卻又說不出口。原來,齊威王是個喜怒無常的人, 如果稍有一句不中聽的話,官做不成也就算了,搞不好連性命都不保。正在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有個叫做淳于髡的人,既不怕丟官,也不怕犧牲性命,勇敢地站出 來向齊威王勸諫。淳于髡長得很矮小,但是足智多謀、能說善道,為人...
孺子可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很不客氣地對張良說:「小伙子,下去替我撿鞋!」張良非常驚訝,想上前揍他一頓。但看他年紀大,就勉強忍耐下來,到橋下替他撿鞋。撿上來後,老人又說:「幫我穿上!」張良百般不情願,但心想好人就做到底吧,便跪著幫他穿鞋。老人伸腳穿鞋後,笑著離開,張良大吃一驚,目送他遠去。老人走了一里路又回來說:「孺子可教啊!五日後天亮時來這裡和我踫面。」老人後來又連續測驗張良多次,確定他能忍人所不能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後,便送給他一本《太公兵法》,相傳是姜太公輔佐周武王伐紂後所著的兵書,要他仔細研讀,將來可為王者師。後來,張良果真利用這本書中的兵法,幫助漢高祖劉邦打天下,建立了漢朝。「孺子可教」後來就被用來稱許可以教...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逸待勞」原作「以佚待勞」。《孫子》一書為春秋孫武所撰,共十三篇,為古代兵書之一,內容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為歷代兵書之祖。〈軍爭〉一篇中由「治氣」、「治心」、「治力」、「治變」等多方面談作戰方法。先就「治氣」來說,軍隊的士氣在初期最為旺盛,接下來就會逐漸怠惰,久了以後思歸之心殷切,軍心渙散。善用兵的人就會避開初期的銳氣,而選擇這個時機發動攻擊,這是「治氣」。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敵機先,來等待敵軍的撓亂不安;以鎮靜自己的心,方寸不亂,來對付敵軍的喧鬧囂雜,這是「治心」。就近等待遠來之敵,以安逸等待疲憊之軍,以飽食等待飢渴之眾,這是「治力」。「以逸待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而出,說明...
驚弓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他和魏王來到一座高臺的下面,仰頭看到天上的飛鳥,更羸就跟魏王說他可以只用弓不用箭,就把天上的飛鳥射下來。魏王不相信。過了一會兒,東方飛來一群雁,更羸把弓拉滿然後放掉,果真有一隻雁應聲墜落。魏王吃驚地問:『為什麼這樣可以把雁射下來?』更羸解釋說:『因為這是一隻負傷的雁。』魏王又問:『你怎麼知道呢?』更羸回答說:『這雁飛得很慢,是因為身上的舊傷在痛;鳴叫聲悲傷,是因為長久跟不上雁群。舊傷還沒好,心裡受到的驚嚇也沒有平復,所以一聽到弓弦的聲音,就驚惶地往上飛高,舊傷迸裂,掉了下來。』臨武君曾被秦國打敗過,心中的陰影難以去除,就像這隻雁一樣,並不適合讓他擔任對抗秦國的主將啊!」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