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8724 ms
共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具體化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例如提到我與班上一些同學有約,但當事人常會省略掉一些同學的具體姓名,而這些名字可能是影響當事人心情不悅之因素,因此此時諮商員就必須適時地詢問出這些同學是指誰,進而使得事情的經過更加透明化,且內容具體。(註1) 內容說明 傳記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當在進行諮商過程中,當事人陳述事情的訊息,皆是從大腦中的傳記知識庫中擷取,而與個人經驗相關的記憶即稱為傳記記憶。且這些訊息的透露皆為非常主觀的結構,且有可能只是片段的表述,並非確切的真實景象。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當事人在面對不同的對象、情...
|
忍無可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謂明公齊蹤伊、呂,匡輔3>魏室,上報明帝之託,下建萬世之勳。今社稷將危,天下兇兇4>,此禮之所以不悅也。」因涕泣橫流。宣王5>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誅後,入為司隸校尉,凡臨七郡五州,皆有威信。遷司空,封大利亭侯,邑一百戶。禮與盧毓同郡時輩,而情好不睦。為人雖互有長短,然名位略齊云。嘉平二年薨,諡曰景侯。孫元嗣。 〔注解〕
(1) 禮:孫禮(?∼西元250),字德達,三國魏涿郡容城人。有治績,魏明帝重之。帝臨崩,拜大將軍長史,佐曹爽。為人光明正直,使曹爽行事不便,屢被貶官。曹爽敗後,入為司隸校尉,遷司空,封大利亭侯。卒謚景。
(2) 乖細:違理、瑣碎。
(3) 匡輔:匡正輔助。
...
|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能治病的藥多苦口難嚥,有益於人的諫言多令人不悅。《喻世明言》卷三九:「若汪革早聽其言,豈有今日?正是:『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智婦人,賽過男子。』」
|
護疾忌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4>,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5>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6>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7>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注解〕
(1) 扁鵲:姓秦,名越人,生卒年不詳,春秋戰國時名醫。唯...
|
皺眉蹙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皺眉頭、瞪眼睛,表示不滿或不高興的神情。如:「他聽了傳聞大為不悅,皺眉蹙眼的表示不信。」
|
壺漿簞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簞食壺漿」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下》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1>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5>壺漿6>,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7>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
|
吳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目錄1 生平2 特點3 作品4 著作 生平生於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家境清寒,勤奮好學。天監初年,柳惲任吳興郡太守,召為郡主簿。後由臨川王蕭宏推薦,受梁武帝重用,曾私撰《齊春秋》,書成奉呈武帝。書中提到武帝曾是齊明帝的佐命之臣,武帝不悅,下令將書燒毀,並將吳均免職。吳均史學著作很多,均已散佚。文章以描寫山水景物見長,「清拔有古氣」,時人多效法,有「吳均體」之稱。不久,奉詔修《通史》,上起三皇五帝,下訖南朝齊。普通元年(520年),書未成而卒。 特點吳均善於以...
|
負薪救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國的慾望卻無限,總有一天魏國的土地會被秦國併吞的。」魏王雖然覺得孫臣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擔心秦國不悅,仍舊割地討好秦國,最後終於還是被秦國併吞了。後來「抱薪救火」從原文中的「抱薪而救火也」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
|
招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招呼款待。《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曹公見其衣衫不整,心下不悅,又知是王振的仇家,不敢招架,送下小小程儀,就辭了。」《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張權瞧見,便放下手中生活,上前招架道:『員外要甚家火?裡面請看。』」
|
怨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忿恨或埋怨的話。《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魏延心中不悅,口出怨言──孔明只做不知。」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