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6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太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天理。《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文選.班固.東都賦》:「今將語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監于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殺人如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的小質量天體。主要分為彗核、彗髮和彗尾三部分。其外貌和亮度均隨著與太陽距離的遠近而發生變化。軌道是以太陽為焦點的圓錐曲線。以拋物線居多,橢圓次之,雙曲線最少。解體後轉化為小行星或流星群。中古時,彗星的出現常被視為災禍、戰爭的不祥之兆。 (3) 竟天:布滿整個天空。 (4) 六王:戰國時代的楚、齊、燕、韓、趙、魏六大國。 (5) 攘:排斥、排擠。 (6) 四夷: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四族的總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二六.天文志》
迍邅之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沌險惡的時代。《晉書.卷八六.張軌傳》:「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繫常言,以太平之理責人於迍邅之世。」
防萌杜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和帝即位時只有十歲,由竇太后臨朝聽政。因為和帝並非竇太后親生的兒子,所以太后處心積慮地架空和帝,培養娘家的勢力。她讓自己的哥哥竇憲當上大將軍,掌握軍權,其他的三個兄弟竇篤、竇景、竇環也都封侯進爵,朝政幾乎都由竇氏的親人、姻親所把持,甚至連地方的官員都是由竇家所安排的,權傾一時。當時的司徒丁鴻,對竇氏專權禍國十分不滿,是少數沒有向竇氏低頭的大臣。那時剛好發生了日蝕,丁鴻藉機向和帝上書,希望和帝能夠壓抑竇氏。他引《詩經》的話說:「現在上天已經用災異之象來警告我們,我們不能遊戲豫樂,不當回事。」希望和帝能親攬政權,從小處防範弊病,並制止它逐漸擴大,這樣...
啣環結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 (6) 三事:即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太史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司馬談為太史令,其子司馬遷繼任,皆稱「太史公」。《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談為太史公。」唐.司馬貞.索隱:「案《茂陵書》,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則『公』者,遷所著書尊其父云『公』也。然稱『太史公』皆遷稱述其父所作,其實亦遷之詞。」宋.辛棄疾〈沁園春.疊嶂西馳〉詞:「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飾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蓋真實狀況的推託之詞。[例]她常以太忙為飾詞,婉拒不必要的應酬。
細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溪。秦.李斯〈上書諫逐客〉:「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黃袍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將皆載拜,肅隊以入。 〔注解〕 (1) 策:謀劃、策劃。 (2) 太尉:職官名,掌管軍事。秦以太尉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與丞相、御史大夫并稱「三公」。漢初沿襲舊制,後改稱為「大司馬」,東漢時仍稱「太尉」。隋唐後實行三省制,太尉成為一種贈官。明初廢除,後不復置。 (3) 黃衣:黃袍,即天子服。 (4) 太祖:趙匡胤(西元927∼976),宋朝開國君主,涿州人。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領宋州歸德軍節度使,掌握兵權。後發動陳橋兵變,即帝位,國號宋,結束五代擾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務農興學,慎刑薄斂,與百姓休息,但過度重文輕武、偏重防內,造成宋朝長期的積弱不振。在位十六年,廟號太祖。 (5) 羅...
有分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於一定的尺度或限度。如:「說話、做事都要有分寸,不可以太過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