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今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下世、來世
前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來世
牽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牽線撮合。《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世傳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姻事,今生夫婦已承牽合,來世姻緣亦須仰藉神力。」
相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盼、相約。唐.李白〈贈郭季鷹〉詩:「一擊九千仞,相期凌紫氣。」《三國演義》第八回:「妾今生不能與君為妻,願相期於來世。」
漫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之所至,率意而作。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清.文廷式〈鷓鴣天.萬感中年〉詞:「詩漫與,酒新蒭,醉來世事一浮漚。」也作「漫興」。
小叮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著名漫畫《哆啦A夢》(ドラえもん)的主角。「ドラえもん」是一隻來自未來世界的機器貓,因脖子掛有一鈴鐺,故舊譯為「小叮噹」,後改從音譯,稱為「哆啦A夢」。其造型圓滾,全身藍色,白色腹部有一個百寶袋,故事發展以袋裡異想天開的新奇器物為主軸。
後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世之身。《魏書.卷九七.列傳.島夷劉裕》:「臨死歎曰:『惟願後身不復生天王家。』」宋.劉克莊〈沁園春.疇昔遭逢〉詞:「後身定作班揚,彼撼樹蚍蜉不自量。」
三世因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解釋眾生為何有形象、生活環境之種種差別的學說。謂由於過去世的行為,決定現在的狀況,而現在世的行為決定了未來世的處境。現在的果報,是過去因所造成,而現在所作的一切,又成為未來果報的因。如此不斷的行為造作,構成眾生輪迴的現象。《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一六:「三世因果名為處,我第自性為非處。」《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一:「三世因果,輪轉不息。」
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謂佛和阿羅漢所擁有的三種神通:(1)悉知一切眾生過去世的種種,稱為「宿命明」。(2)悉知一切眾生在未來世的生死狀況,稱為「天眼明」。(3)悟道、斷除一切煩惱所得的智慧,由此達到解脫,稱為「漏盡明」。《大智度論》卷二:「宿命、天眼、漏盡名為三明。」也作「三達」。
高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超脫俗的心意。唐.孟郊〈題韋少保靜恭宅藏書〉詩:「高意合天製,自然狀無窮。」《紅樓夢》第七七回:「苦海回頭,立意出家,修修來世,也是他們的高意。」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