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7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拜-休克耳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拜與休克耳所提出有關強電解質活性係數之理論。德拜(Peter Debye)及休克耳(Erich Huckel)於1923年提出,強電解質溶液在熱力學上的諸性質有別於理想溶液,乃因強電解質在水中完全解離成離子後,在溶液中有吸引相異電荷離子並排斥相同符號的電荷離子的趨向,但這些離子卻也因熱運動而趨向均勻的傾向,這兩種效應最後趨於均衡之狀態。各離子的活性為其濃度乘以活性係數(f),活性係數在極稀溶液可由下式計算而得-logf=AZ2√I,式中f及z為該離子的活性係數及所帶電荷,I為溶液之離子強度。A為一些常數之組合,對於水溶液在25℃,A值為0.512。該式之正確性無法以實驗驗證(因無法配製只...
|
攻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下、攻占。如:「攻克城池」。
|
電容式麥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低抗阻麥克風中,電容式麥克風擁有許多顯著的特點而廣受歡迎,使用極為普遍。這種麥克風的構造看起來相當簡單,受音頭(capsule)是由兩片平行的金屬薄片構成,前面的一片是極薄的鋼化塑膠振動膜(metalized plastic diaphram),但只有靠近麥克風頭部(mic head)的部分會隨音波能量振動,而後面的那片金屬片則是固定的,兩者就形成一個電容體,足以容納電流;當音波能量造成前面的振動膜共振,改變兩者間的電流壓力,就轉變為不同的電波能量。
電容式麥克風與其他低抗阻麥克風最大不同處,乃在於它必須要有電源的供應才能運作。由於前述的電容體要有電源來產生存在金屬片間的電... 電容式麥克風又稱為靜電式(Electrostatic)麥克風,是一種高品質的麥克風,也是最早發明的麥克風之一。有些人士將此種麥克風的發明歸功於愛迪生,但其正式面世,是在1931年由貝爾電話實驗室(Bell Telephone Lab)所推出的。
電容式麥克風與其他麥克風相比較,其構造相當簡單,幾乎沒有任何會移動的部位。只有一片柔軟的金屬振動薄膜(Diaphragm)繃緊裝於另一片稱為背片(Back Plate)的圓形金屬片前,二者間留有些微的空隙,形成一個電容器(Electrical Capacitor)。電容器透過一個高電阻,由外在提供電流造成容電狀態。在使用時,薄金屬膜會... |
馬克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18~1883)德籍猶太人,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家與思想家。馬克思本人及他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論著,主要是透過辯證唯物論探討異化勞動和階級鬥爭等資本主義社會生產關係的內在矛盾。著有《共產黨宣言》(與恩格斯合著)、《政治經濟學批判》、《資本論》等書。多譯作「馬克思」。
|
克伯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伯屈(1871~1965)為美國教育家,屬於實驗主義哲學派別的一員。克伯屈畢業於美國喬治亞(Georgia)州墨施(Mercer)大學,一九○九年至一九三八年任教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九一二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得以認識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因而後來成為闡述實驗主義教育思想的一位著名學者。
克伯屈自認其思想深受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 1809~1882)、帕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4)、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及杜威的影響。克氏以為哲學是... |
柔能克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柔弱能克服剛強。《三國演義》第六○回:「某素知劉備寬以待人,柔能克剛,英雄莫敵。」也作「柔能制剛」。
|
艾森克人格問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艾森克人格問卷」係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J. Eysenck)於一九六四年所編製的人格量表(Eysenck Personality Inventory),包括E量表(extraversion-introversion, 內外向)、N量表(neuroticism, 神經質)、L量表(效度量表),一九七五年再加上P量表(Psychoticism, 精神質),於是成為艾森克人格問卷(EPQ)。
此一量表共有九十題,以文字方式呈現,分為兒童與成人兩個版本。兒童版適用於八歲至十四、十五歲之間,成人版則適用在十五歲以上。量表的基礎,主要是建立在艾森克的人格因素理論上。艾森克認為人格包... |
巴洛克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從十六世紀末期至1750年左右的西方音樂。巴洛克一詞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是來自葡萄牙文barroco,意指不平滑的珍珠。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自義大利文baroco,為一種三段式的推論法,但無論那一種皆有貶抑之意。藝術史學家汶爾富林(Heirrich Wolffin)於1888年出版《文藝復興與巴洛克》(The Renaissance and Barock)一書,重申巴洛克藝術的價值,並在《藝術史的原則》(The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一書中分析文藝復興與巴洛克藝術不同的特點。巴洛克音樂很難用繪畫藝術的理論來劃分,只能從與巴洛克藝術同時期的音樂及藝術時代精神作...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巴洛克(Baroque)一詞是法文,不過是源自於葡萄牙文的barroco,原意是「不圓的珍珠」。就字面上來說,巴洛克有著某種不規則的意味,因此巴洛克的藝術就表示了不規則的大型藝術品也是美的,它跨越了文藝復興時期所強調的嚴肅、含蓄與平衡,而增添了激情與華麗的成分在內。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相較,巴洛克藝術更為宏偉壯觀,更具有裝飾性,但它同時也更能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具有更多的氣度、狂熱、活力與情感。基於巴洛克的意義,在演奏巴洛克音樂時,切忌呆板與不動任何感情。
大體說來,巴洛克音樂其有下列的特點: 1.巴洛克音樂處於複調同主調和聲相混合或交替的階段,因此巴洛克音樂中的複調... |
法蘭克福學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法蘭克福學派1.1 思想淵源1.2 基本理念1.3 教育應用1.4 影響評估 法蘭克福學派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是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之「社會研究中心」為首的一群社會科學學者所組成的學術社群。成立於1924年,至1930年由霍 |
克里米亞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五三年,俄國為擴張勢力進入巴爾幹半島,以保護希臘正教為名,入侵土耳其。次年,英法兩國依自身利益考慮,加入土耳其一方對俄宣戰。聯軍以海陸軍進攻克里米亞,最終俄國戰敗。一八五六年各方簽訂巴黎條約,戰爭宣告結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