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27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攻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下、攻占。如:「攻克城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擊。如:「攻打」、「進攻」、「攻擊」、「圍攻」、「攻守俱佳」。
研習、研究。如:「攻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指責。如:「群起攻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勝、攻破。如:「克敵制勝」、「連克數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抑制、約束。如:「克制」、「克己」、「克服困難」、「以柔克剛」。
限定、約定。如:「克期」、「克日出發」。
能。如:「不克前來」、「克勤克儉」。
量詞。用於計算重量的單位。即公克的簡稱。公制一克等於千分之一公斤。
毛遂自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誰也不能擋住它的威勢。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毛孩子罷了,他帶著幾萬人的部隊,發兵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燬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 聽了毛遂這番數說,楚王甚感慚愧,當眾發誓確定合縱盟約,並在毛遂建議下,與平原君、毛遂、十九食客吮雞、狗、馬血以為證。平原君回到趙國後,立即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並自責自己未讓食客充份表現自己,以至不識人才,差點兒誤了大事。 三、相似詞自動請纓、自告奮勇、挺身而...
披荊斬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藍鼎元〈六月丙午大捷攻克鹿耳門收復安平露布〉:「我皇神武,遠邁軒、虞,日月照臨,遐荒暨訖。既已披荊斬棘,消魑魅而入版圖,亦且教稼明倫,化蒼黔而躋文物。」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岑彭為東漢人,新朝王莽時在自己的家鄉棘陽擔任縣官。後來劉秀起兵反新,欲光復漢王朝,岑彭便帶兵投靠,被任命為大將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頗得信賴與賞識。岑彭跟著劉秀一路打天下,攻克天水之後,便與偏將軍吳漢把叛將隗囂(ㄨㄟˇ ㄒㄧㄠ)圍困在西城,正當此時,劉秀卻因有其他要事而必須先回首都洛陽。劉秀雖然必須離開,但心中記掛的卻是另一個心腹大患,就是在西蜀擁兵自重的公孫述,於是在臨行前留了一封信交代岑彭:「等攻下了西城後,便可以直接發兵南下攻打西蜀的公孫述。」接著又嘆道:「人心總是苦於不能知足啊!攻下隴西,又盼望能進軍西蜀,其實每次發兵,我的頭髮、鬢角就要白一些啊!」後來劉秀的確也消滅了據隴的隗囂和據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攻克。如:「不戰而下」、「連下三城」。《史記.卷八○.樂毅傳》:「齊城不下者,兩城耳。」《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可引得勝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肝膽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順利取下關中,使劉邦得以還定三秦;在井徑口「背水一戰」,大破趙軍二十萬;攻克齊都臨淄後,楚將龍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大潰四逃。楚漢對立之時,韓信被封為齊王,掌握大軍,項羽害怕他會效忠劉邦,對抗自己,便派武涉前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反漢聯楚,三分天下,但遭到韓信拒絕。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後,他的謀士蒯通認為韓信功高震主,將來天下一旦平定,必有殺身之憂,便勸韓信道:「現在的天下大勢取決於將軍手中,將軍效忠漢王,則漢王獲勝;效忠楚王,則楚王獲勝。我願與將軍以肝膽互相照見,一片赤誠,...
直搗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龍」是指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宋朝時為金人的都城。「直搗黃龍」本來是岳飛討伐金人時,以直抵金人都城黃龍府與部下相激勉,所採取的應戰策略。後來擴大引申,除了戰事以外,也可以用在各種競賽中,為了爭取勝利所用的策略,直接深入對方內部要地。《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列傳》提到,岳飛在對抗金人的戰役中,屢戰屢勝,士氣高昂。自燕京以南,金兵的號令無法施行,許多金朝的將領、官兵也都率領部眾向岳飛投降。岳飛的軍隊士氣大振,岳飛也很高興,就勉勵將士說:「我們要深入敵軍,直接攻克金人的都城黃龍府,然後大家就可以痛快地盡情喝酒以資慶祝!」後來「直搗黃龍」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以借指直接進擊敵方都城、巢穴。
問答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性巨等,作為選擇教材依據。(2)考查學生對於所學教材是否真正了解,以便趁早補救。(3)考查學生之攻克是否熟習,以決定教學進度之快慢。2.對學生功用:(1)使學生對於所學之教材思考,因而能夠徹底了解。(2)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因而能夠活用所學知識。(3)可使學生從問答活動中養成應答與對話能力。3.對教學活動之功用:(1)可引起動機和提示要點。(2)可啟發師生思考。(3)可複習教材。(4)可練習某種教材。 發問技巧1.態度自然2.先發問後指名3.留下思考時間4.普遍指名5.任意指名6.不複述問題7.向不注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