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寧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馨,語助詞,無義。寧馨即如此、那樣的意思。唐.劉禹錫〈贈日本僧智藏〉詩:「為問中華學道者,幾人雄猛得寧馨?」宋.蘇軾〈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六朝興廢餘丘壠,空使姦雄笑寧馨。」也作「寧底」、「寧許」、「如馨」、「爾馨」。
豔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景明媚的春天。《文選.鮑照.學劉公幹體詩五首之三》:「豔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齣:「對三月豔陽之節,住六朝佳麗之場,雖是客況不堪,卻也春情難按。」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6) 務:致力從事。 2、「亮節」: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一○四.陸雲》引)於穆府君,遠祖彌光。功濟黎獻,澤洽八荒。披圖承禪,襲化軒唐。洪風既振,遐曜休煌。越殷1>自周2>,紹膺3>遺祉4>,亮節三恪5>,侯服6>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 〔注解〕 (1) 殷:殷商,朝代名。西元前1751∼前1111。成湯始號為商,傳至盤庚,改號為殷,合稱為「殷商」。 (2) 周:朝代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
百折不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百折不撓」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蔡邕〈太尉喬玄1>碑〉(據《全上古三代秦漢六朝文.全後漢文.卷七七.蔡邕》引)公諱玄,字公祖,梁國雎陽人也。大鴻臚之曾孫,廣川相之孫,東萊太守之元子也。膺受純性,誕有特表。岐嶷2>而超等,總角3>而逸群。至矣乎初紳4>,高明卓異,為眾傑雄。其性莊,疾5>華尚樸,有百折不撓6>、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經蓺傳記,周覽博涉;瑰琦在前,靡所不識。當世是以服重器7>,歸高名,州郡交請,待以訪斷。 〔注解〕 (1) 喬玄︰《後漢書.卷五一.李陳龐陳橋列傳.橋玄》本傳作「橋玄」。《藝文類聚.卷四六.職官部.太尉》引作〈太尉喬玄碑〉。 (2) 岐嶷︰形容小孩才智...
連篇累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任何時事不滿就寫文章上書皇帝,表達自己的意見,文帝幾乎都會接納。李諤看到當時人所寫的文章,多半承襲六朝的風格,詞藻雖華麗,但內容卻十分空洞。於是上書皇帝,說明這種情況的嚴重性,古時候風行教化,人人知書達禮,寫的文章都能表達美德與大道。但是到了後來,禮教漸漸衰落,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立即矯正。文中用「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等句,說明六朝以來的文學,每每篇幅冗長,但內容卻很空洞,題材多屬詠物,文章盡是詞藻的堆砌而已。「連篇累牘」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文章篇幅冗長。
劉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成《漢書•藝文志》,可從中見《七略》之梗概。原有集六卷,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劉子政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評價他自幼博覽群書,熟悉儒家經典,精通天文星象之學,非常勤奮。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為人平易,廉潔樂道,不交接世俗,而專思經術。晝讀書傳,夜觀星宿,經常通宵達旦。”
方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有物』;法,即所謂『言有序』。4. 方苞作古文的限制條例:一、不可入語錄中語;二、不可入魏 晉 六朝人藻麗俳語;三、不可入漢賦中板字法;四、不可入詩歌中雋語;五、不可入南北史佻巧語。這些規則成了桐城派「古文義法」的法則,也是方苞本人散文創作上的特色。 著作著有《周官集注》、《周官辯》、《周官析疑》、《考工記析疑》、 《儀禮析疑》、《喪禮或問》、《禮記析疑》、《左傳義法舉要》、《春秋通論》、《春秋 直解》、《春秋比事目錄》、《离騷正義》、《方苞文集》等。 評價1.汪中語:「吾所罵者,皆非不知古今者,惟恐莠亂苗爾;若方苞...
麟角鳳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鳳毛麟角」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鳳毛麟角」係由「鳳毛」及「麟角」二詞語組合而成。「鳳毛」見於《世說新語.容止》。王劭是王導的第五子,風度姿態都很像他的父親。他作侍中時,有次奉旨授予桓溫升職用的官服。王劭剛從大門進入,桓溫遠遠的望著他,覺得他有其父之風。六朝時南方人稱讚子弟的才幹可與父兄輩相比者為「有鳳毛」,於是桓溫就說:「大奴固自有鳳毛。」意思便是稱讚王劭的能力不輸給其父王導。「麟角」見於〈萬機論〉。魏文帝曹丕雅好文學,即位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包括選拔人才,提倡文學,一時之間,文風大盛。但為學之人雖多,有所成就之人卻少,故蔣濟在〈萬機論〉中評論道:「學習的人雖然多得像牛毛一樣,...
屋下架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京賦〉之合名,東漢張衡撰。西京為西漢京都長安,東京為東漢京都洛陽。賦,文體之一,盛行於漢魏、六朝,是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多用來寫景敘事,也有一些是抒情說理的。 (5) 四〈三都〉:〈揚都賦〉可與〈三都賦〉並列為四。〈三都〉為〈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之合名,晉左思撰。三國時蜀都為益州、吳都為建業、魏都為鄴。 (6) 都下紙為之貴:都城的紙張都漲價了。比喻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都下,京都之下。見「都城紙貴」。 (7) 謝太傅:謝安(西元320∼385),字安石,晉陽夏人。少有重名,徵辟皆不就,隱居東山,年四十餘,始出為桓州司馬。淝水之戰任征討大都督,指導策劃,克敵有功,累...
累牘連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任何時事不滿就寫文章上書皇帝,表達自己的意見,文帝幾乎都會接納。李諤看到當時人所寫的文章,多半承襲六朝的風格,詞藻雖華麗,但內容卻十分空洞。於是上書皇帝,說明這種情況的嚴重性,古時候風行教化,人人知書達禮,寫的文章都能表達美德與大道。但是到了後來,禮教漸漸衰落,為文不再注重道理,只知計較字詞的運用,內容也不外乎是形容風花雪月。李諤認為這種風氣對社會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應該立即矯正。文中用「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等句,說明六朝以來的文學,每每篇幅冗長,但內容卻很空洞,題材多屬詠物,文章盡是詞藻的堆砌而已。「連篇累牘」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文章篇幅冗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