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整、整齊。如:「修齊」、「良莠不齊」、「參差不齊」。唐.韋莊〈臺城〉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如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秦.李斯〈用筆法〉(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秦文.卷一.李斯》引)夫書之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作大篆,頗行于世,但為古遠,人多不詳。今斯刪略繁者,取其合理,參為小篆。凡書,非但裹結流快,終藉筆力輕健。蒙將軍恬《筆經》,猶自簡略,斯更修改,望益于用矣。用筆法,先急回,後疾下,鷹望鵬逝1>,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如游魚得水,景山興雲,或卷2>或舒,乍輕乍重,善思之,此理可見矣。 〔注解〕 (1) 鷹望鵬逝:下筆有如高空盤旋的老鷹,疾飛的鵬鳥,指凌空疾下。 (2) 卷:通「捲」,指筆法收斂。(二)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蔡邕〈太尉喬玄碑〉(據《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一九》引)公諱玄,字公祖,梁國雎陽人也。大鴻臚之曾孫,廣川相之孫,東萊大(太)守之元子也。膺受純性,誕有特表。岐嶷1>而超等,總角2>而逸群。至矣乎初紳3>,高明卓異,為眾傑雄。其性疾4>華尚朴,有百折不撓5>、臨大節而不可奪之風。經藝傳記,周覽博涉;瑰琦在前,靡所不識。當世是以服重器6>,歸高名,州郡交請,待以訪斷。 〔注解〕 (1) 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眾、聰明特異。嶷,音ㄋ|ˋ。 (2) 總角:比喻童年。舊時未成年男女,編紮頭髮,形如兩角,稱為「總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 (3) 初紳:剛任官職。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 (...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卒諡思,世稱陳思王。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jié釋義︰猶「高風亮節」。見「高風亮節」條。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一.楚漢魏六朝上》:「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心也。」 參考詞語︰孤標峻節注音︰ㄍㄨ ㄅ|ㄠ ㄐㄩㄣˋ ㄐ|ㄝˊ漢語拼音︰gū biāo jùn jié釋義︰「孤」謂孤高。「孤標峻節」猶「高風亮節」。見「高風亮節」條。 01.元.黃潛〈題黃給事山居圖〉:「覽是圖,猶想見其孤標峻節,當與之並存於天壤閒也。」 參考詞語︰高風大節注音︰ㄍㄠ ㄈㄥ ㄉㄚˋ ㄐ|ㄝˊ漢語拼音︰gāo fēng dà jié釋義︰猶「高風亮節」。見「高風亮節」條。 01.明.何良俊《四友齋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文體名。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韻文,多用來寫景敘事。盛行於漢魏六朝。如:「詩、詞、歌、賦。」《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及渡湘水,為賦以弔屈原。」唐.李白〈大獵賦〉:「白以為賦者古詩之流,辭欲壯麗,義歸博達。」
按圖索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按圖索駿注音︰ㄢˋ ㄊㄨˊ ㄙㄨㄛˇ ㄐㄩㄣˋ漢語拼音︰àn tú suǒ jùn釋義︰猶「按圖索驥」。見「按圖索驥」條。 01.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向氏書畫》:「賈大喜,因遣劉誘以利祿,遂按圖索駿,凡百餘品皆六朝神品。」 02.明.楊慎《藝林伐山.卷七.相馬經》:「(伯樂)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所謂按圖索駿也。」
龍飛鳳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南朝梁.武帝〈草書狀〉(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梁文.卷六.武帝》引)厥體難窮,其類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裊長松。婆娑1>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2>龍。 〔注解〕 (1) 婆娑:委婉曲折。娑,音ㄙㄨㄛ。 (2) 蟠:音,ㄆㄢˊ。盤伏、盤曲。(二) 宋.岳珂《桯史.卷二.行都南北內》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輿之氣,鍾而為吳,儲精發祥,肇應宅緯。負山之址,有門曰朝天,南循其陝為太宮,又南為相府,斗拔起數峰,為萬八盤嶺,下為鈞天九重之居,右為複嶺,設周廬之衛止焉。舊傳讖記1>曰:「天目山垂兩乳長,龍騫2>鳳舞到錢塘。山明水秀無人會,五百年間出帝王。」錢氏有國,世臣事中朝,不欲...
首屈一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李調元《雨村詩話》卷上:「詩之綺麗,盛於六朝,而就各代分之,亦有首屈一指之人。」
五光十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賦」是傳統文學體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內含詩的韻律,是一種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文體。盛行於漢魏六朝,魏晉南北朝時,因應新興的駢偶文風而發展出「俳賦」,此體多採四六對仗的句式,講求嚴格的平仄音律,並喜用典故。江淹為當時著名作家,〈麗色賦〉即其作品之一,內容描繪一位絕色美女的容貌、姿儀。其中一段,文曰:「其始見也,若紅蓮鏡池;其少進也,如綵雲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陸離。」大意是:初見佳人,如見生長於無波如鏡之池中的紅蓮,佳人一動,則如絢爛的雲彩自崖間飄出,色彩鮮麗,燦爛奪目。短短數語,即生動呈顯了麗人的綽約風姿。後來「五光十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景色鮮麗複雜,光彩奪目。亦用來比喻事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