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4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鉤心鬥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築的結構精緻巧妙。在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詠物詩》所云:「近時詩家詠物,鉤心鬥角,有突過前人者。」這幾句中,已非原來的用法,而是用於比喻詩文的布局結構精心巧製,爭奇鬥勝。在其另外一篇《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象棋》說:「夫救彼正所以固我也,鉤心鬥角,更難于二人對局者。」則是轉為比喻競鬥心機,刻意經營的意思,也就是現今常用的意義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前人留下來的事物、功業。晉.陶淵明〈贈羊長史詩〉:「賢聖留餘跡,事事在中都。」
承先啟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繼承前人的成就,開展後來的事業。[例]小張是獨子,對家中的產業負有承先啟後的重責大任。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今雖有唾6>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乾,何若笑而受之?」武后之年,竟保其寵祿,率是道也。 〔注解〕 (1) 婁師德:西元630∼699,字宗仁,唐鄭州原武人。武后時的宰相,掌理朝政,恭勤樸忠,統領邊塞要地共三十年,有容人的雅量,以能用人見稱。卒諡貞。婁,音ㄌㄡˊ。 (2) 代州刺史:代州,亦曰雁門郡,地約在今山西省代縣。刺史,職官名,本為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此指州牧。 (3) 宰相:職官名。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歷代名稱不同。如秦漢的...
氣象萬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銜4>遠山,吞5>長江,浩浩湯湯6>,橫無際涯7>,朝暉8>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注解〕 (1) 巴陵:即巴陵郡。春秋戰國時楚地,劉宋時置巴陵郡,後改稱岳州,即今湖南省岳陽縣。 (2) 勝狀:美好的景致。 (3) 洞庭:即洞庭湖。位於湖南省北部,長江的南側,納湘、資、沅、澧四水,有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與長江相通,而在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夏季洪水期間湖面較大,冬季則湖面縮小,具有調節長江水量的作用。 (4) 銜:連接、相連。 (5) 吞:包含、容納。 (6) 浩浩湯湯:水勢盛大壯...
望之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望而卻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望而卻步」典源作「望之卻步」。看到了一件困難或危險的事,有些人會去克服,有些人則會畏縮不前,後者的情形,就可以用「望而卻步」來形容。「卻」是退後不前的意思,《孔子家語.儒行解》說:「是猶卻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也。」意思是一個人退縮不前而想趕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啟(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瑪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六.隨筆議論》:「後人議論,往往多與前人暗合。近時《容齋隨筆》出入書史,考據甚新,然觀以前雜說,不約而同者,十居二三。」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見白喜而問曰:「寡人國僻遠,東濱海,側聞子前人為楚荊之暴怒,費無忌之讒口,不遠吾國,而來於斯,將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國之失虜,前人無罪,橫被暴誅。臣聞大王收伍子胥之窮厄,不遠千里,故來歸命,惟大王賜其死。」闔閭傷之,以為大夫,與謀國事。吳大夫被離承宴問子胥曰:「何見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與喜同。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1>。驚翔之鳥,相隨而集。瀨2>下之水,回復俱流。』胡馬望北風而立,越鷰向日而熙,誰不愛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離曰:「君之言外也,豈有內意,以決疑乎?」子胥曰:「吾不見也。」被離曰:「吾觀喜之為人,鷹視虎步,專功擅殺...
一觸即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二十餘年前談話的事。張氏是個理學家,為文多談原命與原性,他與李開先執手獨處時,談到「命」與「性」,前人所論均不夠深入,其時能論者,非張氏即李氏也,並勉李氏多多用心,李氏乃銘記在心。 (4) 易:改變。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語出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也作「照葫蘆畫瓢」、「依本畫葫蘆」、「依樣葫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