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去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去的方向或地方。《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我知道這鐲子的去向。你們只管作詩去,我們也不用找,只管前頭去。」
真憑實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可信的證據。《官場現形記》第一五回:「後頭一幫人,也是沒有真憑實據的,看見前頭的樣子,早已謄寒。」
馬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騎馬的武官。後亦指隨從、侍衛。如:「舊時,只要縣令出巡,總會見馬弁在前頭吆喝開道。」
腳忙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年糧。如此行腳,有什麼利益?信心檀越把菜粒米作麼生消得?直須3>自看,時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頭將什麼抵擬。莫一似落湯螃蟹,手腳忙亂,無你掠虛說大話處。莫將等閑空過時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不是小事,莫據目前。俗子尚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況我沙門,日夕合履踐個什麼事。大須努力!努力! 〔注解〕 (1) 景德傳燈錄:書名。宋代道原撰,為我國禪宗史書之一。輯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七○一人之傳燈法系,內容包括行狀、機緣、語錄等。因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具表上進,並奉敕入藏,故名「景德」;又以法系相承,猶如燈火相傳,喻正法永不斷絕,故稱「傳燈」。 (2)...
厭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飽食。唐.杜甫〈麗人行〉:「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說道前頭有的儘你吃,儘你用,又與我一件兒厭飫的東西,敢是苦茶兒。」
飽食。唐.杜甫〈麗人行〉:「犀筯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說道,前頭有的儘你吃,儘你用,又與我一件兒厭飫的東西,敢是苦茶兒。」也作「饜飫」。
舞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俗活動。由一群受過訓練的人舞弄以布、竹製作的長龍,或飛或盤,時翻時躍,配合前頭手持龍珠開道者的指揮前進。常在歲時節慶或迎神賽會中演出,增添祥和熱鬧的氣氛。
放水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儀式。相關習俗在佛教傳入前,從未見於中國古代文獻,到了唐代才開始出現,一般認為應與佛教的引入有關。到了明代以後,則逐漸普及於民間。尤其是佛教的僧侶會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時放水燈,以照亮冥路,讓水中的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施捨。「放水燈」的節俗在臺灣多和普度儀式結合,除了在中元節會放水燈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時,也會在普度前放水燈。
分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開工作。如:「分頭辦理」。《喻世明言.卷八○.楊八老越國奇逢》:「八老收拾貨物,打點起身,也有放下人頭帳目,與隨童分頭并日催討。」也作「分別」。
2.別離、分離。唐.元稹〈別李十一〉詩:「萬里尚能來遠遁,一程那忍便分頭。」
3.頭髮向兩邊分開梳攏。
醜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文飾、不婉曲的語言。如:「我把醜話說在前頭。」
帶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頭領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我就叫他帶路先走,我沿途買了些紙錢香燭之類,一路同去。」也作「帶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