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當代語解釋古語。《後漢書.卷七九.儒林傳下.何休傳》:「蕃敗,休坐廢錮,乃作《春秋公羊解詁》。」也作「詁訓」、「釋詁」。
瞞天討價,就地還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方討價過高,顧客以極低的價錢還價。《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這個正合著古語,『瞞天討價,就地還錢』!我說二三百銀子,你說二三十兩!」
語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語言裡所有語詞和固定詞組的總稱。除一般語詞外,並包括古語、方言、外來語詞語及各科術語等。也作「詞彙」。
造車合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而無不通;不合乎此,則不惟有司得以討之,而其行於道路,自將偏倚杌隉而跬步不前,亦不待禁而自不為矣。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景德傳燈錄.卷一三.潭州鹿苑和尚》潭州鹿苑和尚。僧問:「餘國作佛還有異名也無?」師作圓相示之。問:「如何是鹿苑一路?」師曰:「吉嘹舌頭問將來。」問:「如何是閉門造車?」師曰:「南嶽石橋。」僧曰:「如何是出門合轍?」師曰:「拄杖頭上掛草鞋。」
五角六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角宿。張,張宿。古時以為五日遇角宿,六日遇張宿是不宜行事的日子。後以五角六張比喻事情不順利。宋.馬永卿《嬾真子.卷一.五角六張》:「世言五角六張,此古語也,……謂五日遇角宿,六日遇張宿,此兩日作事多不成。」
拔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勇敢、勇士。譯自蒙古語。《元史.卷一二三.趙阿哥潘傳》:「阿哥潘率壯士逆戰,手殺數十百人,堅遂引去。明日陛見,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復何憂?』賜黃金五十兩,名曰『拔都』。」也作「拔突」、「霸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糊塗。《說文解字.心部》:「忘也,慲兜也。」清.段玉裁.注:「疑當作『慲兜』,忘也。慲兜,蓋古語忘之貌也,猶今人曰糊塗不省事。」
義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字義為主的訓解方式,即用當代通行的語詞解釋古語詞或方言詞的意義。有別於音訓及形訓。
有髮頭陀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太學生生活清苦,如同帶髮修苦行的出家人,故稱太學為「有髮頭陀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二:「太學古語云:『有髮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其清苦而鯁亮也。」
在不夷不惠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伯夷寧可餓死,不肯失節,柳下惠坐懷不亂,二者都做得過分。比喻為人處世不可做得太過分。清.李漁《合影樓.十二樓.第二回》:「聽了迂腐的話也不見攢眉,聞了鄙褻之言也未嘗洗耳,正合著古語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