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1.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家喻戶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喻戶曉」原作「戶告人曉」。漢朝時,劉向編了一本《列女傳》,講述古代貞烈女子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是敘述古代梁國的一位婦人,有一天家裡失火了,她的孩子和姪子都在裡面。婦人跑進大火中,原想先救姪子,在慌亂中抱出一個小孩,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孩子。眼看火勢愈來愈大,已經不可能再進去救人。婦人心裡十分難過,想投火自盡,旁人趕緊把她攔下勸說:「你原本是想救姪子,只因一時慌亂才救成自己的孩子,又何必想不開呢?」婦人說:「話雖如此,但我又怎麼可能挨家挨戶的去解釋,讓全國上下都知道呢?一定會有許多人不了解事情的經過,因而指責我偏心,只救自己的孩子,我以後都要背負這個不義的罪名,還有什麼臉見人?要我再把自己的孩子推...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心孤詣」的「苦心」,最早見於古詩十九首中的〈東城高且長〉:「〈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詩中的〈晨風〉見於《詩經》,是描述婦人思念丈夫久出不歸的詩。詩中「鴥(ㄩˋ)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句,婦人藉行蹤飄忽的晨風,仍然會回到樹林之中,反問遠行的夫君為何不肯回來,隱含了對現實生活的苦悶,有勞苦憂心的意思。屈復(西元1668∼1744?),清陝西蒲城人,字見心,號悔翁,晚號金粟道人。朝隆元年舉博學鴻詞,不就。沈德潛謂其不屈節,是有守之士。二十七歲出遊,行遍南北,自稱「七十有七齡,半百在行旅」。熟悉古今興亡之事,詩作多緬懷往事。著有《弱水集》。在〈論詩絕句〉中,屈復自述其創作...
水性楊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性隨勢流動易變,楊花隨風飄蕩不定。比喻用情不專,作風輕浮。多指女子。含貶義。《綠野仙蹤》第八三回:「況男子漢那一個不是水性楊花,你不拿住他個把柄還了得!」《福惠全書.卷一九.刑名部.姦情》:「或彼粗悍而誘彼以溫柔,婦人水性楊花,焉有不為所動。」《紅樓夢》第九二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楊花。我若說有錢,他便是貪圖銀錢了。」也作「楊花水性」。
如數家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詩外傳.卷一》魯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孫聞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問焉。對曰:「昔,是子1>也,吾使之事仲尼2>,仲尼去魯3>,送之,不出魯郊;贈之,不與家珍。病,不見士之視者;死,不見士之流淚者。死之日,宮女縗絰而從者,十人。此不足於士,而有餘於婦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詩曰:「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注解〕 (1) 是子:指魯大夫公甫文伯,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 (2)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
惱羞成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因羞愧到極點而惱恨發怒。出現「惱羞成怒」的書證如《三俠五義》第七回:「當時被小婦人連嚷帶罵,他才走了。誰知他惱羞成怒,在縣告了,說他兄弟死的不明,要開棺檢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捆束、收攏。《禮記.喪大記》:「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明.謝良《中山狼傳》:「入狼於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
興高采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俊俠:英俊有俠氣。 (5) 安仁:潘岳(?∼西元300),字安仁,西晉中牟人。美姿儀,出洛陽道,婦人嘗縈繞投果。為文詞藻絕麗,尤長於哀誄,有悼亡詩,為世傳誦。後孫秀誣以謀反,族誅。亦稱為「潘河陽」、「潘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婦人的通稱。《史記.卷一一一.衛將軍傳》:「其父鄭季,為吏,給事平陽侯家,與侯妾衛媼通,生青。」唐.司馬貞.索隱:「媼,婦人老少通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米磨碎後製成的食品。如:「粄條」、「紅粄」、「艾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晉.杜預.注:「婢子,婦人之卑稱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