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俱傷兩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兩敗俱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兩敗俱傷」是說雙方爭戰,可能因此都受到損傷。這句話出自於《新五代史.卷三八.宦者傳.論》。在傳中,論及自古以來宦官的禍害遠超過女色。因為宦官最親近國君,在照顧日常生活起居中,有很多機會,可獲得國君的信任,而讓國君逐漸疏遠忠良賢臣。於是國君慢慢地被宦官把持,禍害因而潛伏滋長,等到有一天國君發覺情形不對,終於想要重新信任忠臣來圖謀改善。但是如果動作太慢,禍患必然加深;如果動作太猛,則宦官可能因此挾持國君。遇此狀況,縱有聖賢明智之君臣,也難有所作為,最後還可能弄得雙方都受到傷害。後來「兩敗俱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俱傷而兩敗」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兩者相...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偽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只有齊王身先士卒。如今河間王等人受人挑撥,...
淋漓透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償債,遂入宮為太監。與熹宗乳母客氏私通,受熹宗寵信,掌東廠之事。權傾一時,干朝亂政,結黨營私,誣陷忠良。有不服者,俱遭殺黜,媚之者稱其九千歲。思宗即位,發其奸,訴其罪,忠賢行至阜城,自縊而死,詔磔其屍。
貉一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于5>見殺6>,惲曰:『得不肖7>君,大臣為畫善計不用8>,自令身無處所9>。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10>親任大臣,即至今11>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惲妄引亡國以誹謗當世12>,無人臣禮。……。」上不忍加誅,有詔皆免惲、長樂為庶人。 〔注解〕 (1) 長樂:戴長樂。西漢時人,生卒不詳。宣帝寵臣,官任太僕。 (2) 廷尉: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 (3) 惲:音ㄩㄣˋ。楊惲 (?∼西元前54),字子幼,西漢華陰人,為司馬遷外孫,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
黃袍加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黃袍加身」。見「黃袍加身」條。01.《精忠岳傳》第一回:「五代干戈未肯休,黃袍加體始無憂;那知南渡偏安主,不用忠良萬姓愁。」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來從他求學,後來才被德宗召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
一邱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于5>見殺6>,惲曰:『得不肖7>君,大臣為畫善計不用8>,自令身無處所9>。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10>親任大臣,即至今11>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惲妄引亡國以誹謗當世12>,無人臣禮。……。」上不忍加誅,有詔皆免惲、長樂為庶人。 〔注解〕 (1) 長樂:戴長樂。西漢時人,生卒不詳。宣帝寵臣,官任太僕。 (2) 廷尉: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 (3) 惲:音ㄩㄣˋ。楊惲 (?∼西元前54),字子幼,西漢華陰人,為司馬遷外孫,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
移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天易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偽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
強詞奪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皓1>大集公卿洎2>庶寮3>,徵會以車馬,既至,皓強詞昧理,取會不及已。而會酬抗盡典謨之體,推引叶忠良之議。皓然知其不可屈,乃革容而敬焉。 〔注解〕 (1) 皓:孫皓(西元242∼284),三國吳皇帝,字元宗,一名彭祖,字皓宗。孫皓個性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大失民心。天紀四年,晉武帝六路出兵攻吳,皓出降,在位十六年,後封為歸命侯。 (2) 洎:音ㄐ|ˋ。到、及。 (3) 庶寮:眾官。寮,同「僚」。
辭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圖不軌,想要奪取政權,日後將會為家族帶來禍害。」一邊說著,一邊隨著慷慨的聲調而流下了眼淚,情緒激昂。王敦看了這樣的場面,更加生氣,本想把王彬殺了。當時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導也在場,一直試圖從中調解,以平息雙方的怒氣,但王彬仍然無所畏懼,神色自若,最後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