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徙日移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天易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移」、「易」,均有變換之意,「移天易日」是指將天日改換了,出自於《晉書.卷五九.齊王冏列傳》。內容記載晉惠帝時,趙王司馬倫聽信寵臣孫秀的話,偽造聖旨廢后,誣殺忠良,還將惠帝驅逐,奪權篡位,引起眾怒。齊王司馬冏等人起兵討伐他,兩人因而伏法。但平亂後,司馬冏權勢漸大,態度日趨驕傲,也逐漸引起眾人不滿。河間王司馬顒上書陳述他的罪狀,司馬冏聽說後非常苦惱,與部屬商議該如何應對。有人建議他將權力讓出來,從事中郎葛旟聽了生氣地說:「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意思即是指當初趙王司馬倫聽信孫秀的話,胡作非為,當時大家都在私底下談論,沒人敢發難...
家貧顯孝子,國難識忠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家中貧困時才看出誰孝順,國家動亂的時刻才能辨識出忠良與奸邪。比喻重要的時刻才能看出人的真正面貌。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折:「常言道:『家貧顯孝子,國難識忠臣。』」
反邪就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01.《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度》裴松之注引《魏略》引三國魏.明帝〈赦遼東吏民公文〉:「若股肱忠良,能效節立信以輔時君,反邪就正以建大功,福莫大焉。」 
斥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驅逐。北周.王襃〈聖主得賢臣頌〉:「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朝夕商議,斥逐忠良,拒絕直諫。」
偏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方面的言辭。《新唐書.卷七七.后妃傳下.懿安郭太后傳》:「毋拒直言,勿納偏言,以忠良為腹心,此盛天子也。」
放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黨非為。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楔子》:「俺哥哥道我妝幺放黨,平白地揣與個罪名當。」元.周德清〈滿庭芳.謀淵略廣〉曲:「蓄禍心奸私放黨,附權臣構陷忠良。」
鬧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搗亂戲劇的演出。如:「他這個人看戲很入迷,每看到忠良為奸臣所害的情節,就起來鬧臺。」
罪惡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犯罪行累積如山一般。比喻罪惡既多且重。《新唐書.卷一一七.吉頊傳》:「俊臣誣殺忠良,罪惡如山,國蟊賊也。」《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會出師表》:「嚴嵩父子恃寵貪虐,罪惡如山。」
明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書經.益稷謨》:「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指賢明的君主和忠良的臣子。《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等傳.贊曰》:「君臣明良,志協議從。」
協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悅服。《三國志.卷二七.魏書.王基傳》:「思慮審定則教令不煩,親用忠良則遠近協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