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995 ms
共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夙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累積下來的怨仇。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九齣:「我看人情已變,朝政日非;且當道諸公,日日羅織正人,報復夙怨。」也作「宿怨」。
|
怨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毀謗。《後漢書.卷二二.王梁傳》:「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姓怨讟。」
|
恩怨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恩惠與仇恨區分得很清楚。《三國演義》第五○回:「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
|
自怨自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埋怨自己,悔恨不已。《紅樓夢》第一回:「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歎,日夜悲號慚愧。」
|
怨聲盈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充滿了怨恨的聲音。形容群眾普遍怨恨、不滿。《魏書.卷八三.外戚傳下.高肇傳》:「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制,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勛人,由是怨聲盈路矣。」也作「怨聲滿道」。
|
玉階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名。唐李白所作。五言樂府。源於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舊題。內容多詠被冷落女子的怨思。如唐.李白〈玉階怨〉詩:「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仇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仇恨、怨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明史.卷二七三.高傑列傳》:「傑伏兵要擊黃得功於土橋,得功幾不免,兩鎮遂相仇怨。」
|
民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民的怨恨。如:「民怨無論大小,都須細心體察,設法解決,才是負責任的政府。」南朝梁.陸倕〈石闕銘〉:「民怨神怒,眾叛親離。」《三國演義》第二二回:「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
|
怨天怨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恨天地,埋怨不休。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緣,自作自受,怨天怨地。」《紅樓夢》第五九回:「逢我們使他們一使兒,就怨天怨地的。」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