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2 ms
共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怨懣
瀏覽人次:505
收藏人次:1
埋怨且憤恨。唐.白行簡《李娃傳》:「生怨懣,絕食三日,遘疾甚篤,旬餘愈甚。」
|
怨望
瀏覽人次:505
收藏人次:0
怨恨、不滿。漢.賈誼〈過秦論〉:「百姓怨望,而海內畔矣。」
|
怨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幸喜彼亦自覺前非,怨艾日深,幡然遷改。」
|
死而無怨
瀏覽人次:459
收藏人次:0
即使死了也不怨恨後悔。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折:「與皇家,出氣力,使殺我也死而無怨。」《三國演義》第四六回:「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也作「死而不悔」、「死而無悔」。
|
肩勞任怨
瀏覽人次:438
收藏人次:0
猶「任勞任怨」。見「任勞任怨」條。01.《明史.卷二一三.張居正列傳》:「尚書李日宣等言:『故輔居正,受遺輔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勞任怨,舉廢飭弛,弼成萬曆初年之治。』」
|
兒不嫌母醜,犬不怨主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自家人不會互相嫌棄。明.龍子猶《殺狗記》第一六齣:「吳忠曾聞古人言:『兒不嫌母醜,犬不怨主貧。』我員外不知為何把小官人趕將出去。」
|
資怨助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長怨恨,以招致禍害。《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
|
構怨
瀏覽人次:408
收藏人次:0
結怨。如:「他們兩個人構怨已久,一見面就怒目相視。」也作「搆怨」。
|
彥倫鶴怨
瀏覽人次:406
收藏人次:0
周顒,字彥倫,南朝齊人。初隱居於鍾山,後出仕為縣令。孔稚珪過鍾山草堂,作〈北山移文〉,其辭有曰:「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猿驚。」譏諷周顒隱居不終,中途改志。見唐.李瀚《蒙求集註.卷下.彥倫鶴怨》徐子光注引《南史》。
|
怨仇
瀏覽人次:405
收藏人次:1
1.怨恨仇視。《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傳》:「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2.怨恨的人。《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傳》:「冀即遣人於道刺殺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於放之怨仇。」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臣人所懼者,譏刺既眾,怨仇實多。」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