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319 ms
共 10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憲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屬吏對長官的尊稱。《福惠全書.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迴天挽日之功,皆出憲臺起死噓枯之賜矣。」
|
憲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民主立憲的政治。如:「憲政時期」。
|
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詮釋而賦予憲法新的意義。隨著社會快速的變遷及因應世局的變化,憲法的修改或重新制定有其必要。在我國現制是由司法院大法官以會議方式來行使釋憲的職權。如:「藉由大法官會議來詮釋憲法的文字,使其具涵因應環境需求的新義。」
|
禮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儀和典制法令。《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後漢書.卷三五.曹襃傳》:「朝廷禮憲,宜時刊立。」
|
憲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律條文。《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令,加虐羸弱。」《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操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并,五毒備至;觸情任忒,不顧憲綱。」
|
官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長、官府。如:「政府應及早認知,嚴密民眾組織,擴大社會宣傳,便往往能以民間力量補足官憲力量之窮。」
|
國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法制。也專指國家組織的根本大法。《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曹襃》:「專命禮臣,撰定國憲。」《明史.卷一八九.列傳.李文祥》:「朝野寒心,道路側目,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國憲。」
|
立憲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的立憲運動。由各省議會聯合發動,請求清廷速定《憲法》,以決國體。曾五次請願不遂,後轉而同情革命。
|
原憲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憲,孔子弟子。雖家貧,卻能不隨流俗,汲汲於名利。見《莊子.讓王》。後用以比喻安於貧賤,生活清苦。唐.王維〈山中示弟〉詩:「莫學嵇康懶,且安原憲貧。」唐.杜甫〈奉贈蕭二十使君〉詩:「不達長卿病,從來原憲貧。」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