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興挨打」,較常被打屁股只有伙夫,處罰的時候要脫褲子,露出屁股,打在光屁股上。肉刑也曾經是蘇區(1度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紅軍的例行處罰方式。毛澤東在江西革命的時候,便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寫了〈廢止肉刑問題〉這篇著作(收在8卷本《毛澤東文集》第1卷)。毛澤東在這篇著作裡明白提出了肉刑發生的許多影響:「發現過3次自殺事件(排長1士兵2)」、「凡打人最厲害的,士兵怨恨和逃跑的就越多」、「士兵感覺沒有出路,充滿了怨恨空氣」。毛澤東通過種種改革:修改《紅軍懲罰條例》(從這裡可以看出條例原先有肉刑的相關條文)、由最高軍政機關會銜發佈...
韃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中國大陸北方蒙古、女真等遊牧民族,清末特指滿清。[例]國父孫中山先生成立同盟會時,提出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做為政治綱領。
拯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援救、救助。[例]義軍的成立,是為了推翻暴政,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360度回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60度回饋的實施程序包括:準備、設計、執行、評估四個階段。準備階段的重要工作,包括獲得上級的支持、成立設計小組及宣導;在設計階段,要確定實施目標(如發展或績效導向)以及發展蒐集資料的調查工具;到了執行階段,要選定評分小組,並實施回饋、計分、報告撰寫等訓練;最後依據各項資料評估個人的行為表現。在實際實施時,調查工具是以能力為基礎所設計出來的一種調查表,評分小組人員包括上級、自己、部屬、其他同仁以及外部人員,評分人員必須確保其隱匿性。整體而言,360度回饋是評量個人的一種方法,其設計在於提高評量過程與結果的信度與效度。在學...
歸因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果關係的歸因時,基本上他們是在尋求或是創造一種信念,用來解釋所發生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一旦這樣的解釋成立之後,個人就會利用這樣的信念來看待自己或是周圍的環境。(註1) 歸因的向度Weiner認為人們對於成功或失敗的歸因,絕大多數都可以歸類到三個不同的向度,也就是控制信念、穩定性、和責任的歸屬。1. 制控信念(內控型或是外控型)指的是成功歸諸內在因素或是外在因素之謂,例如在一個人成功的時候,會反觀自己曾經做了些甚麼,所以導致她現在的成功。2. 穩定性(穩定或是不穩定)指的是個人認為導致成功或失敗的因素本身是固定不變的還是會...
垃圾桶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法院,需經過三讀的程序。就立法部門而言,在立法院院會或各委員會的會議中,有可能因為極少數或某一持贊成立場的委員缺席而無法護航,導致法案被修改、擱置;相反的,也有可能因為極少數或某一持反對立場的委員不在場而被闖關成功。所以立法院進行表決時,時機的掌握變得非常重要。即使是行政部門本身,其參與決策的人員也是有流動性的,最明顯的例子可能就是因政黨輪替,或行政院各部會首長的更迭或內閣的改組,導致所謂「人存政舉,人亡政息」,這種情形在台灣政局是常常見到的。 *(三) 垃圾桶決策模式垃圾桶模式認為,如具有上述三項特徵的組織,其決策常...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ng-kung Senior High 簡稱CKSH),簡稱' CGSH,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根據成立時間而定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大正11年(1922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的艋舺清水祖師廟(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大正14年(1925年)於臺北市中正區創建校舍,翌年夏落成遷入啟用,並訂5月17日鄭成功登陸臺灣之日為校慶。 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因校址在濟南路,成功校友及學生習慣稱成功高中為「濟城」,並以「濟城墨客」或「濟城才子」自居,為大台北地區的知名高中。目錄1 學校特色1.1 ...
成長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n於1946年與其他同事所主持的訓練方案時,所發現訓練人際技巧的方法方。Lewin過世後,同事們先後成立基本社交訓練團體及設立國家訓練實驗室,繼續研究團體動力與團體過程,此後訓練團體就從美國各地發散,而這也是小團體最早所使用的名稱。 2. 會心團體會心團體是由許多為社會學家與心理學家努力的貢獻,尤其以完形學派及Rogers最有貢獻,主要重點在團體中成員的成長。Rogers認為會心團體的基本原則是於密集的團體聚會中,創造安全的團體氣氛,使成員能卸下防衛與不安,坦誠表達自己的內在感受,了解他人與自己,改變個人態度、行為,並學...
周芬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著稱之外,也寫小說、兒童文學和口述歷史。同時,她對戲劇十分熱愛,不但多年來教授和戲劇有關的課程,還成立了「十三月戲劇埸」,擔任舞台總監,並自己創作劇本。 觀點周芬伶相信寫作是「企圖在虛妄中開出花朵」,因此,她利用散文形式,對情慾、情緒、情感等私密事件進行鑽探,早期的情愛、溫暖、幸福,近期的覺醒、獨立、追索,都可以在她的散文中發現。 寫作風格周芬伶的創作文類有論述、散文、小說、兒童文學和傳記。論述文字清晰流暢,架構嚴謹;早期散文風格婉約細緻、感情自然真摯,近期則對情慾、情緒、情感等私密的議題進行探索;在小說方面,筆觸纏綿...
溥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其為清朝皇帝在位時年號「宣統」,通稱宣統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因其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稱其清末帝。而其生前也有人根據其退位,稱他為遜帝或廢帝。其在任滿洲國皇帝在位時年號「康德」,又稱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目錄1 文藝相關1.1 書籍1.2 電影1.3 電視劇 文藝相關 書籍《我的前半生》第一版(1960年):為溥傑執筆,記事止於1957年。1960年1月,由新華書店以內部書發行。第二版(1964年):1963年,李文達執筆於定稿。1964年,由群...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