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格 歷經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作品多是反映當時社會面貌,題材廣泛,寄意深遠,尤以描述民間疾苦抒發他悲天憫人的情懷。其詩歌的風格沉鬱頓挫,語言精煉,格律嚴謹,感情真摯,描寫深刻,細膩感人,形象鮮明,杜甫詩中每個字,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語不驚人死不休」是他的創作風格。他的詩激盪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熾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後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聖」。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曾把杜甫與李白並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詩作 杜甫一生寫了一千多首詩,其中著名有《三吏》、《三別》、《兵...
方枘圓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玉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著名文學家,善於辭賦,與屈原並稱「屈宋」。關於宋玉的生平,今存甚少。依《史記.屈原列傳》末尾所記,宋玉應是屈原的後輩,曾向屈原學習,但因出身寒微,而致仕途坎坷。〈九辯〉是宋玉的優秀作品之一,王逸認為是弟子宋玉憫其師忠而遭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愁和不滿。宋玉善於藉由描寫自然景物,來抒發自身的情感,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在〈九辯〉中宋玉寫道:「世上難道沒有千里馬嗎?實在是因為沒有好的御者,所以才無法駕御千里馬。野鴨、野雁在水中庸碌覓食,只有鳳鳥騰空高飛。方的枘配上圓的鑿,又豈能夠相容呢!」宋玉以許多鮮明的形象表現出自己不被重視,不是因為自己沒有才能,而是...
尋花問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花問柳」原作「問柳尋花」。春季之時,繁花盛開,柳絲新抽,美景無限,正是尋幽訪勝的最佳時機。「尋花問柳」本為遊賞春天的景色之意。如杜甫在〈嚴中丞枉駕見過〉詩中,記述了身為高官的好友嚴武,於風景明媚的春天,在隨扈的陪伴之下,屈尊來拜訪自己的情誼,也抒發自己顛沛流離於世間的感慨。約在元明時,有以「花柳營」代稱妓院等風月場所的用法,如元.喬吉〈新水令.繡閨深培養出牡丹芽套.離亭宴煞〉:「我不是琉璃井底鳴蛙,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馬。」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將一座花柳營,生扭做迷魂陣。」後來「尋花問柳」用來比喻狎妓的用法,或由此演變而出。「尋花問柳」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元.湯式〈沈醉東風.錦燦爛六...
誇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人情的誇飾凡在語文中,抒發人類的情感,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如:1. 元‧王實甫《西廂記‧哭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2.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朱生豪譯):「我可以告訴你一個故事,它是最輕微的一句話,都可以使你的魂飛魄散,使你年輕的血液凝凍成冰,使你的雙眼像脫了軌道的星球依樣突出,使你的糾結的捲髮根根分開,向憤怒的豪豬身上的刺毛一樣,森然聳立。」 數量的誇飾凡在語文中,敘述數量的多寡,可以運用誇飾的修辭技巧。如:1.李白<長...
賈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200~前168)西漢洛陽人,為文學家兼政論家。文帝召為博士,超遷至太中大夫,所論列多見施行,因遭毀忌,出為長沙王太傅,遷為梁懷王太傅,後懷王墮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年餘亦卒,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其往長沙就任時,渡湘水作〈弔屈原賦〉以抒發哀怨;而於長沙王太傅時,見鴞鳥飛入屋內,以為不祥,而作〈鵩鳥賦〉,是《楚辭》到漢賦之間重要的辭賦家。著有〈陳政事疏〉、〈過秦論〉等著名的政論文章。
獨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中人物向觀眾單獨道出個人內心感受,或即將發生之事的一段臺詞。沿用至電影、小說中,則成為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的話。如:「這部電影中女主角有一段獨白十分感人。」
高風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降,未予重用。後衍因與外戚交往,被免官歸里,撰〈顯志賦〉以自傷。賦中借史實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
僕僕風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塵僕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風塵僕僕」係由「風塵」及「僕僕」二語組合而成。 「風塵」是出自漢.秦嘉〈與妻書〉。秦嘉,字士會,東漢隴西人。桓帝時,秦嘉為郡上計簿吏,因此須向中央報告該郡境內所有統計數據。有次,妻子徐淑因病返回老家,來不及當面告別,於是互贈詩文抒發思念之情,《玉臺新詠》即收錄有秦嘉〈贈婦〉詩三首。〈與妻書〉一文裡提到「當涉遠路,趨走風塵。」寫的是:出差的路途遙遠,一路上必然勞頓地趨走在風沙塵土中。 「僕僕」則是出自宋朝高斯得〈經筵進講故事〉。文中指出近年來,士大夫汲汲於爵祿名位的追求 形成一種風氣,廉恥道德為之淪喪。也因為這樣,使得近來負監督糾彈諫諍之責的臺諫官...
歌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詩文歌唱抒發情感。《宋書.卷六七.謝靈運傳》:「夫志動於中,則歌詠外發。」
百無一用是書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讀書人一無所長,毫無才能可言。本為抒發內心抑鬱不平之氣,後來泛指自謙自嘲或文人志大才疏的意思。清.黃景仁〈雜感〉詩:「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