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67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推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遷、轉換。《莊子.秋水》:「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三國志.卷五九.吳書.吳主五子傳.孫登傳》:「臣聞為政聽民,律令與時推移,誠宜與將相大臣詳擇時宜。」
口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時宜有的修養、分寸。如:「說話要留點口德,別盡說一些風涼話。」
待兔守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守株待兔」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宋國有個農夫,有天在耕作時,看見一隻兔子跑過來。那隻兔子可能太驚慌了,沒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樹,把脖子撞斷死了,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隻兔子。他想以後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於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所以,用舊法來治理國家,就像這個守兔之人,根本會徒勞無功。後來這個故事被...
冬扇夏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爐。比喻不合時宜,毫無用處。語本漢.王充《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祐之有乎?」
腐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陳腐不合時宜的儒生。《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腐儒之謂也。』」《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筆誅口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誅筆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張岱不僅長於文學,且長於史學,重要的著作是《石匱書》。此書張岱寫了近五十年才脫稿,花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有些看過此書的大老認為,《石匱書》雖然寫得很好,但是沒有順應潮流擁戴東林學派,恐怕不合時宜,張岱心中十分不服,在〈與李硯翁〉的信中強調了言論自由的重要,他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
契船求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舟求劍」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丞相呂不韋在《呂氏春秋》一書中,闡述君王治理國政的道理。他認為君王治國應要符合時宜,不能一味沿襲舊法,因為環境會隨著時間改變。他舉了一個例子:楚國有人渡江時,劍掉到水裡,他便很快地在船身上刻了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裡掉下去的。」等到船停了,他就從記號處下水找劍。可是船已經走動了,但落水的劍卻不會動,這樣找劍,不是很奇怪嗎?如果用舊法治理國家,而不考慮時空的轉變,就像這個求劍者的行為一樣令人困惑。後來這個典源被濃縮成「刻舟求劍」,用來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肝膽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肝腦塗地」。見「肝腦塗地」條。01.《韓詩外傳》卷七:「臣先殿上絕纓者也,當時宜以肝膽塗地,負日久矣。」02.《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臣怔營怖悸,肝膽塗地,不知死命所在。」 
時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乎時宜而無過與不及。《禮記.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針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杜錫屢以忠言勸諫愍懷太子,太子厭之,因置針於杜錫常坐的氈席以刺之。典出《晉書.卷三四.杜預傳》。後形容受到脅迫,處境為難,坐立不安。宋.蘇軾〈遷居臨皋亭〉詩:「劍米有危炊,針氈無穩坐。」《歧路燈》第九十八回:「我們這些老頭兒,說話不甚合時宜,諸位雖外飾禮貌以敬之,其實頗有針氈之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