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置可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表示任何意見。《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沈中堂又問他們抵制的法子。有人說:『應該上個摺子,不准他們考差。凡是本衙門差使,都不准派。』又有人說:『這個翰林,祇能算做頂帶榮身,不能按資升轉。』沈中堂聽了不置可否。」也作「未置可否」。
人面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崔護於清明日獨遊長安城南,在一人家邂逅一位女子。第二年的清明日,崔護想 起這段往事,又再次造訪那戶人家,卻見大門深鎖,因此在門上題詩曰:去年今日 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典出唐˙孟棨˙本 事詩˙情感。崔氏這首詩,全唐詩題為題都城南莊。後以人面桃花比喻男子思念 的意中人或與意中人無緣再相見。宋˙袁去華˙瑞鶴仙˙郊原初過雨詞:縱收香藏 鏡,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明˙梅鼎祚˙玉合記˙第十七齣:閃孤眠帳額芙蓉,可重逢人面桃花。亦作桃花人面。戲曲劇目。清舒位撰。演崔護的故事,因題有人面桃花相映紅句,故以為名。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不自量力。參見「蚍蜉撼大樹」條。《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有人詠一首詩道:『北漢劉崇敢伐喪,蚍蜉撼樹不知量。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晉陽。』」
曲突徙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納他的意見。後來霍氏果然因陰謀造反遭到滅族,所有鎮壓有功的人都受到獎賞,只有徐福沒有得到任何表揚。有人便替徐福打抱不平,上書給皇帝說:「有一戶人家的灶,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著柴火。客人看見了,便勸那家的主人把煙囪改成彎的,然後把柴火移開,以免發生火災。但是主人並沒有採納他的建議。後來,那家果然因此發生火災,鄰居都趕來救火。火災撲滅之後,主人為了表示感謝,便擺設宴席,招待那些幫忙救火的人,唯獨沒有邀請最先提醒他預防火災的客人。如果他一開始就接受那位客人的建議,做好預防措施,也就不會發生火災,所以他最應該感謝的,其實是那位客人。相同地,如果皇上接納徐福的建議,事先壓制霍氏,那麼朝廷也就不必付出那...
自慚形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慚形穢」原作「覺我形穢」。史書上記載,晉代衛玠神采秀美俊逸,在當時是有名的美男子,凡是見過他的人,都以玉人來形容他,所以經常有人爭相目睹他的神采。在《世說新語.容止》中也記載了這麼一則事件:驃騎將軍王濟是衛玠的舅舅,容貌儀態雖然也長得俊美爽朗,但是和外甥衛玠相較之下就相形見絀,所以王濟經常不由的感嘆說:「珠玉在側,覺我形穢!」「自慚形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本指容貌儀態不如人而覺羞愧,後來泛指與人相比自愧不如。
門可羅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一,位高權重。在他任官期間,每天家中賓客亦是絡繹不絕,把大門擠得水洩不通。但當他失去官職後,就不再有人造訪,門外冷冷清清,空曠得似乎可以張開用來捕捉鳥雀的大網。後來,他又官復原職,昔日的賓客又再度登門了。這一失一得、一貧一富交替所形成的不同景況,讓翟公看透了世情,識清了這世態炎涼。《史記》作者司馬遷以翟公的這段史實,表達了對官場中人情冷暖之感慨,更說到:「夫以汲、鄭之賢,有勢則賓客十倍,無勢則否,況眾人乎!」意思是說:像汲、鄭這樣出色的人,都會遇到這種冷暖的待遇,何況是一般人呢?司馬遷恐怕也反應自己當下的心情吧!後來「門可羅雀」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失勢後賓客稀少的景況。...
信手拈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五燈會元.卷一四.大洪報恩禪師》上堂:「如斯話會,誰是知音?直饒向一句下,千眼頓開,端的有幾個是迷逢達磨!諸人要識達磨祖師麼?」乃舉手作捏勢,曰:「達磨鼻孔在少林手裡,若放開去,也從教此土西天,說黃道黑,欺胡謾漢。若不放過,不消一捏。有人要與祖師作主,便請出來與少林相見,還有麼?」良久,曰「果然。」上堂,拈起拄杖曰:「昔日德山、臨濟1>,信手2>拈3>來,便能坐斷十方4>,壁立千仞5>。直得冰河焰起,枯木花芳。諸人若也善能橫擔豎夯,遍問諸方;苟或不然,少林倒行此令去也。」擊禪床一下。 〔注解〕 (1) 德山臨濟:指德山宣鑒禪師及臨濟義玄禪師。 (2) 信手:隨手。 (3) 拈:拈提...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後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霍諝》載,東漢霍諝,從小就顯露出與眾不同的才氣,年紀小小就通過了明經科的考試。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的舅舅宋光,說他擅自更改皇帝的詔書,於是被捕入獄,在牢中遭到審問拷打。霍諝寫了一篇奏記為他申辯,其中有一段說到:「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穩順利,現已位居地方首長的高位,品格也沒有什麼缺失。這樣的一個人,即使對於皇上的詔書有所疑慮,也會採用一種穩當的方式來解決,怎麼可能冒著死罪私下更改詔書?這樣的行為好比是一個飢渴的人,吃有毒的附子來止飢,喝毒酒來止渴,食物還沒進到肚子裡人就死了,所以不可能有人這樣做啊!」大將軍梁商看了以後便上書為宋光脫罪,霍諝也因此而顯...
投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時的政論家賈誼,因為看到皇上身旁被許多小人圍繞,但卻沒有人敢舉發,而任他們為所欲為,於是決定前去勸諫。他見了皇上,就以「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作為譬喻,這句話是說大家明明想打討厭的老鼠,卻因為老鼠就在寶貴的器物旁,為怕傷及器物,所以不敢出手。這種情況正如眾人明明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竊取。《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