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北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脈名。由岷山東行,經甘肅、陝西二省南方的秦嶺,再東延河南省伏牛山、大別山,至安徽省淮陽山的山脈。為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是中國自然、人文上的一大界線。
盤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大無邊。清.嚴復〈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中國山川分兩戒,南嶺奔騰趨左海,東行欲盡未盡時,盤薄嶙峋作奇怪。」也作「旁薄」。
東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東行。漢.班昭〈東征賦〉:「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
中部橫貫公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貫臺灣中部的公路。西起臺中市東勢區,沿大甲溪東行,經谷關、德基到梨山,越合歡山後沿立霧溪下行,經洛韶、天祥到花蓮縣太魯閣峽谷,東抵花蓮市。全長三百五十一公里,於民國四十九年完工,沿途層峰重巒,斷崖峭壁,為著名觀光勝地。也稱為「東西橫貫公路」。
白馬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河南省洛陽縣東的佛寺。相傳東漢明帝永平八年(西元65),派遣蔡愔及博士弟子秦景憲西行求經,途中遇竺摩騰、竺法蘭二僧,正以白馬馱四十二章經東行傳道,遂迎二僧至洛陽,創建白馬寺。
南部橫貫公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灣南部,起自臺南市玉井區沿荖濃溪谷,穿越中央山脈,再沿新武呂溪東行,至臺東縣海端鄉,與環島公路網相接的公路。全長一百七十二公里,沿途高山重疊,風景秀麗,冬季常飄雪。縮稱為「南橫」。
琅邪臺刻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登琅邪山,築琅邪臺,立石刻於其上,目的在頌秦德,明得意。此刻石文字傳為李斯所書小篆。後胡亥繼立,二世元年東行郡縣,於原石之旁加刻詔書,世稱二世詔文。今原石已毀,惟二世詔文,殘存十三行八十七字,字跡多剝蝕難辨。
趁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船。宋.蘇軾〈至真洲再和〉詩二首之一:「北上難陪驥,東行且趁船。」《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看看在上海站不住了,趁了船一溜煙直回南京。」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