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批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盡善盡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優美,內容完好。語本《論語.八佾》。後用「盡善盡美」形容事物的完善美滿已達極限。 △「十全十美」
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深蒂固」原作「深根固蔕」。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這句成語出自《老子》第五九章。老子認為:修身養性,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愛惜精神和智識而不耗散,將天早就賦與的德,再不斷加以累積。德越積越厚,就沒有事不能克服。事事都能克服,就無法測度他的極限,力量大到無法測量,就可以治理國家。掌握治國的根本,就能夠使國家長治久安。這就是將根札深,穩固基礎,持久長生的道理。後來「根深蒂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根基堅固,不可動搖。出現「根深蒂固」的書證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他們做得興頭的,都是有根基,有腳力,親戚滿朝,黨羽四布,方能夠根深蒂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極限、止境。如:「萬壽無疆」。《易經.坤卦.彖曰》:「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測量標準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差的成份在內。 應用1.解釋個人測驗的分數各種測驗因為都有測量的誤差,信度係數無法達到1.00的最高極限,因此不可以直接將受測者測驗所得的分數解釋特質或能力,應該使用測量標準誤來說明其測驗實得分數,代表真實分數的可靠程度。2.解釋測驗分數的差異在心理與教育測驗上,有時候需要比較測驗分數之間的差異情形,這些分數可能是兩個不同測驗上的分數,也可能是不同受測者在同一個測驗上的分數,此時需要考慮測驗的信度與測量標準誤。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測量標準誤英文關鍵字: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 參考資料葉...
窮則變,變則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發展到極限時,就必須求變化,變通後便能夠切合需要。語本《易經.繫辭下》。[例]窮則變,變則通,事情未必完全沒有轉機。
無窮無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極限、盡頭。宋.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詞:「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西遊記》第四○回:「那西天路無窮無盡,幾時能到得!」也作「無盡無窮」。
環境負載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在承載量以內,則生物總數會逐漸上升至環境能夠承載的邊界。當生物消耗的能量終於超過環境所能提供的能量極限時,生物所需的糧食開始不足,食物鏈中的物種便會開始產生連動性的消長,如此便會產生環境自然調整生物數量的現象。(註1) 理論模型單純理論將環境負載力對生物總數成長的速度的調整模式可分為三類:, 1. 瞬時調整是指當一地生物不斷成長,而超越環境負載力時,超越承載總量外的生物都將因為缺乏食物而死亡或遷移出去,生物總數將瞬間停止成長,環境以此來避免能量的超載。 2. 漸進調整當生物成長快達承載量臨界時,生物總數的成長速率會趨於...
T型人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這項本性,被家庭、學校的規範所壓縮。不過,只要不怕挫折和失敗,人的潛能就可以被拓展,也就越能挑戰極限。她認為,要激發人喜歡探索的本性或潛能,就是創造一種「鼓勵式的情境」。當一個人完成登高山的目標,就會有自我實現的滿足感,就是一種鼓勵的情境。喜歡冒險的人,必須通過不斷挑戰、突破自己極限,找到新的滿足,這也是為何有冒險性格者特別有創造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終、極限。三國魏.王粲〈游海賦〉:「其深不測,其廣無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