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天之幸尚不在閃爍的才華,是有仙緣在中國詩詞的養育裏呵護長大,只這一點便可以造就她是個天驕」,「中國正統小說的言者,一言興邦而大為開脫了今之西化小說艱危的絕境。著名評論家王德威以為鍾曉陽是「今之古人」,能用現代小說的形式包裝中國古典詩詞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長描繪流離的哀傷。相較於決定台灣文學史發展的張愛玲的精警敘事觀點,鍾曉陽的敘事手法明白突顯感傷的情愫;張愛玲所寫的人物都是庸俗的人物,只為得「以庸俗反當代」,然而鍾曉陽卻是落實描寫普通人物在普通生活中的悸動。 參考文獻香港女作家在台灣──談鍾曉陽的《哀歌》 (李宜芳...
阿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台灣社會底層的、並且也是眾人的文化精華。阿盛熱愛民俗文化,通過民間文學的取用,他成功地顛覆了所謂「正統文學」的界定,使得現代散文因民間文學的闖入,在舊有的、侷限的現代散文中開創出新風貌。並且其不迎合文學商品化市場,內容大多反映鄉土與關懷家園。阿盛寫作的理念是:「天地之間有文章,但凡人事皆可觀。」在他心目中天地就是一本無字的大書,人情就是最動人的文章,他強調土地與人性的觀照,並真誠的寫出美好與不美好的真實面。 著作 <同學們><廁所的故事>《唱起唐山謠》《兩面鼓》《行過急水溪》《綠袖紅塵》前衛出版社《如歌的行板》《春秋...
孔孟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為中國思想主流。《三國演義》第六○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清.朱彞尊〈鄒縣重修亞聖孟子廟碑〉:「諭趙晉曰:『孔孟之道,卿幼學壯履。』」
通俗文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近而適合社會大眾水準,流行於民間的文學作品,領域廣泛,常是正統文學的源頭。可分為歌曲、小說、戲劇和唱詞四大類。也稱為「俗文學」。
慧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638~713)俗姓盧,祖籍范陽(今河北省涿縣)。三十多歲到黃梅從弘忍學法。後回韶州,住在曹溪寶林寺傳授禪法。住曹溪三十年,雖武后、中宗召請,終不赴京。禪宗自初祖以來,無頓漸之分,自六祖慧能開啟頓門,嗣後並成為禪宗的正統。得法弟子四十人,其後支派並起,成為唐以後中國佛教的主流。也作「惠能」。
異端邪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異於正統思想的學說、主張。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第一道〉:「臣不意異端邪說惑誤陛下,至於如此。」《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孟子之功,在指出五性之端,使異端邪說,無從置喙。」也作「邪說異端」。
欺人自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欺欺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代時,禪宗出現了一派禪者,他們打著禪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的名號,卻不講經教、不從師訓,以為是脫去文字的束縛來說禪,其實所談論的都只是些淺薄無根的空話,卻自認為繼承了禪宗的正統。宋代僧人惠洪十分不滿這一派禪者的作法,他在所著《石門文字禪》中認為他們讓「佛祖之微言,宗師之規範,掃地而盡也」。禪宗本不立文字,惠洪卻用文字說禪,正是對此種現象的一種反省。在書中列有「題古塔主兩種自己」一節,惠洪藉六祖和永嘉玄覺禪師之口,說明佛法本來不能用任何事物來加以比喻,因為所有存在的事物均無實體,只是空,根本無法描述。所謂的「兩種自己」,就是落入了形體的對立之中,不...
利名韁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9) 繫攣:戀念不捨。攣,音ㄌㄩㄢˊ,通「戀」。 (10) 世教:當世的正統思想、禮教,此指周公、孔子之儒教。 (11) 眩曜:迷惑、惑亂。〔參考資料〕 ■漢.東方朔〈與友人書〉(據《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漢文.卷二五.東方朔》引)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光華,共輕舉耳。■宋.柳永〈夏雲峰.宴堂深〉詞(據《全宋詞.柳永》引)宴堂深。軒楹雨,輕壓暑氣低沈。花洞彩舟泛斝,坐繞清潯。楚臺風快,湘簟冷、永日披襟。坐久覺、疏絃脆管,時換新音。 越娥蘭態蕙心。逞妖豔、昵歡邀寵難禁。筵上笑歌間發,舄履交侵。醉鄉歸處,須盡興、滿酌高吟...
道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家書籍的匯合總編。入藏者五千五百冊,明有正統、萬曆二刻,頗多精本。其中包括有周秦以下道家子書及六朝以來道教經典等。
天魔外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正統之外的旁門支流。《朱子語類.卷四四.論語.憲問篇》:「淳于髡是個天魔外道,本非學於孔孟之門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