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芳蘭竟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喻稱舉止風流儒雅。《南史.卷二○.謝弘微傳》:「覺此生芳蘭竟體,想謝莊政當如此。」《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這兩人,面如傅粉,脣若塗朱;舉止風流,芳蘭竟體。」
貪榮慕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圖榮華,愛慕財利。《周書.卷二二.柳慶傳》:「夫顧親戚,懼誅夷,貪榮慕利,此生人常也。」
空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自空心桑樹裡生長出來。古代傳說有一採桑女子,在空心桑樹裡拾得一個嬰兒,長大後即是商代政治家伊尹。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此生不是空桑出,不報冤讎不姓張。」《西遊記》第一二回:「蕭瑀不生於空桑,乃遵無父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定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固定的地方居住下來。《詩經.小雅.采薇》:「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唐.羅隱〈早發〉詩:「北去南來無定居,此生生計竟何如。」
東海撈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海底撈針」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吳昌齡《二郎收豬八戒.第二折》1>不戀恁身穿著細綾錦,好佳配甚不思尋。更何須白璧間黃金,才郎又女貌寢。我如今憂愁自舉誰替恁,俊兒夫似海內尋針,姻緣事在天數2>臨,無緣分怎的消恁?直耽閣3>到如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朱權《荊釵記.第三四齣》。 (2) 天數:天所決定的氣數。 (3) 耽閣:耽誤、延遲。同「耽擱」。〔參考資料〕 明.朱權《荊釵記.第三四齣》(據《六十種曲》引)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是東海撈針。如今兀自不思省,不投下佳音回訃音。
萍蹤浪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萍隨水流,蹤跡難料。比喻人四處飄泊,行蹤不定。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四齣:「萍蹤浪跡,此生無所依。」《紅樓夢》第四七回:「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蹤浪跡,沒個一定的去處。」也作「萍蹤靡定」、「萍蹤浪影」、「萍蹤梗跡」。
聚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合與離散。《莊子.則陽》:「緩急相摩,聚散以成。」《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人生寄身于太虛之中,其間榮悴悲歡,得失聚散,彼死此生,變形換殼,如夢一場。」
餃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北方的傳統食品。用豬肉、牛肉混合大白菜、瓠子或韭菜等作成餡子,包在薄麵皮中,略作三角形。因烹煮的方法不同而可分為水餃、蒸餃、煎餃等,各具風味。也稱為「餃兒」、「餃餌」。
目成心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男女相慕,目光傳情,兩心相許。明.梅鼎祚《玉合記》第六齣:「羅敷知他有夫,不著緊目成心許,雖多夢見,此生應見稀。」
噶瑪蘭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信在靈界有鬼神能保祐或懲罰凡人(註二P.46)。傳統的噶瑪蘭族人也相信,及病是由死靈作祟所引起,因此生病時,必須請女巫舉行治病的儀式,以消除病因(註一P.84)。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噶瑪蘭族Keyword:Kavalan 參考資料許雅芬、張振陽、陳秋香、吳佳靜、吳玉婷、王芳屏、文上瑜(2002)。與山海共舞原住民(初版)。台北市:秋雨文化。(註一)田益哲(2006)。找回民族標誌的民族-噶瑪蘭族(初版)。台北市:原產會。(註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註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