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嘉南大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濁水溪、曾文溪為水源,興建「官佃溪埤圳」,由日籍水利工程師八田與一一肩扛起設計、規劃、監造。工程共歷時10年,終於在昭和5年(1930)完工,總經費高達5414萬圓。完成後增加灌溉地區東西寬約20公里、南北長約90公里,全部灌溉面積約為15萬公頃,兼具排水、防洪、防潮等功能。大圳竣工後,許多旱田變為水田,嘉南平原的農產量大幅躍升。為感念八田與一的功績,烏山頭水庫立有八田與一的全身銅像,銅像身著工作短衫、腳穿膠套靴蹲伏於堤上,作沉思狀。(註1,2,3) 相關文獻機器鑿摧縱又橫,砂崩石撼氣難平。陽春三月晴天日,雷響轟於萬煩...
拉朽摧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國立羅東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資訊和語文教育並興建「勤毅」、「悅陽」二動教學大樓,充實學校教學空間,功不可沒。回顧本校創校迄今,歷時50餘年,三遷其址,三易其名,誠可謂篳路藍褸,創建艱辛。現任校長陳世程先生於98年8月1日到任,秉持「品格為首,有教無類」之大愛,營造「溫馨和諧,創新卓越」之校園文化及建構多元智慧學習環境,使本校成為莘莘學子求學的樂園。 未來願景「愛與希望」的校園讓還沒進來的孩子有期盼。讓已進來的孩子能充實的學習並有豐富的愉悅與感動。讓離開的孩子帶走應具備的能力,並有美好的回憶。 參考資料http://www.ltcvs.ilc.ed...
銘心鏤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第二次世界大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國攻擊波蘭,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投降之世界大戰。由中、美、英、法、蘇等國,抵抗德、義、日等軸心國的侵略;戰場包括歐、亞、非、澳四大洲;方式為陸海空之立體戰。主要過程:一、自開戰至一九四○年為德國席捲歐洲期。二、一九四一年德軍向蘇聯進軍,同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歐洲戰場合成世界性之全面戰爭。三、一九四三年義大利首宣告投降。四、一九四五年德國不支東西戰線的攻擊而潰敗,於五月七日簽降。五、日軍因硫磺島之役失利,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及蘇俄的宣戰而於同年八月十日宣告戰敗投降,至九月二日正式簽字。前後歷時七年,人口及物質的損失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為慘重。
曠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歷時。《漢書.卷五一.賈山傳》:「為阿房宮之殿……吏徒數十萬人,曠日十年。」
百日維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末自甲午戰敗後,中國朝野有志之士便提倡維新變法,其領導人物康有為以著書立論,發行中外公報主張變法,亦曾數次上書德宗,要求改革。其學生梁啟超則於上海主編時務報,鼓吹變法圖強。至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德宗下詔變法,以康有為、譚嗣同等人推行新政。但以慈禧太后為主的守舊派反對變法,於是發動政變,德宗被幽禁,康、梁逃亡日本。因歷時僅一百零三天,故稱為「百日維新」。又因是年為戊戌年,故稱為「戊戌變法」。
龍捲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宅和豬舍的屋瓦被掀掉;無獨有偶,六月五日清晨台南縣將軍鄉和鹽水鎮的數個村里亦遭受風力十級至十二級,歷時一分鐘的龍捲風肆虐,肇致寬一百五十公尺長兩公里範圍內的五十二戶民房和工廠被摧毀。根據氣象紀錄顯示,台灣中部、西南部、東南部平地地區,不但常有「陸龍捲」出現,而且在近海海面上以及澎湖海面上常有「水龍捲」出現。根據最近四十年的氣象料統計,台灣的龍捲風平均每年出現1.8次至2次,而且北至新竹南至屏東平原,以及東部之花蓮及台東,西部孤懸的澎湖等地區都曾出現過,但是三分之二都集中在台南、高雄及屏東,所以這個地區被氣象人員稱為「龍...
鏤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於范陽起兵造反,陷兩京,玄宗逃往四川。祿山死,子慶緒繼之;慶緒死,史思明繼之;思明死,子朝義繼之,至代宗廣德元年,其亂始被郭子儀、李光弼等敉平,歷時九年,史稱為「安史之亂」。也作「天寶之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