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9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溺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海平面相對上升,海水淹沒原來的沿海陸地與河流下游谷地所形成的地形。
沈葆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越山至卑南(臺東),一由社寮循海岸東行到卑南;中路:由彰化的林圯埔越山至璞石閣(玉裏);北路:自蘇澳沿海岸至奇菜(花蓮),均在一年內完成。 人口遷移政策的改革沈葆楨提出三項改革:第一,廢除嚴禁內地人民渡臺的舊例;第二,廢除嚴禁臺民私入“番界”的舊例;第三,廢除嚴格限制“鑄戶”、嚴禁私開私販鐵斤及嚴禁竹竿出口的舊例。這些改革的目的是:使大陸人民得以向臺島自由遷徙;打破臺島西部濱海平原所謂“山前”與東部“山後”間的人為壁壘,使漢族居民與土著居民間得到往來交流的自由;打破臺島內經濟生活中的限制,使人民的物質生產與物資流通得到自...
水筆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紅樹科茄藤樹屬,「水筆子」之別稱,參見「水筆子」條。
八二三炮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才有可能締約。 經過就在東南亞公約醞釀成立之際,1954年5月到8月期間,國府空軍曾多次在中國大陸沿海攻擊中共軍艦,而北京當局也大肆放話要「解放台灣」,目的之一是迫使想參加東南亞防禦條約的國家反對台灣加入。8月1日,周恩來發表「解放台灣宣言」,33天後,也就是在馬尼拉會議的5天前,毛澤東下令中共軍隊向金門、馬祖展開大規模砲擊。12月2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與國府外交部長葉公超終於在華盛頓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締約前,雙方先發表聲明,稱該約數「防禦性質」,不含攻擊大陸之作用。該約本文規定,「締約國所有『領土』等詞就中華...
漢薩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後,隨著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轉衰,1669年解體。在十二世紀,沿著德國北部海岸和河流,尤其是在萊茵河和易北河一帶,貿易開始大為發展。此時德國人開始進一步向東往波蘭移民,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在最早繁榮起來的商業城市中,有易北河上的漢堡和波羅的海海岸的呂貝克;公園1241年,這兩個城市結為「漢薩聯盟」,互相保護。很快又有一些其他的城市加入。到了14世紀初,更建立了...
颶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發生於熱帶海上的空氣旋流。大量的氣流夾帶溼氣以旋渦方式旋轉,朝高緯度地區移動,直到遇陸地或冷空氣而逐漸消散。發生於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等處者稱為「颶風」,相當於西太平洋的颱風。[例]颶風強大的威力,常造成沿海船隻嚴重的損失。
漁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定時期內,某些魚類成群出現在一定海域,稱為「漁汛」,是沿海漁民捕魚的時期。「漁汛期」一般從清明到大暑為春夏汛,立秋到重陽為秋汛,重陽到年末為冬汛。
鴉片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販運鴉片於中國而起的戰爭。初派林則徐赴廣東嚴辦,英遂大舉來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寧與英議和,訂南京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即河豚。脊椎亞門硬骨魚綱。口小腹大,體呈圓筒形。無鱗或有刺鱗,背淡蒼色。種類很多。肉味鮮美,但內臟、血液等含有毒素,誤食則往往致死。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坌坑文化遺址位置:台北縣八里鄉大坌坑代表遺址:大坌坑遺址、鳳鼻頭遺址、八甲遺址、長光遺址、果葉遺址(註五)大坌坑文化為台灣目前發現最早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出現時間雖然和長濱文化有一段重疊的時間,但並非繼承長濱文化發展而來,而是一種由外地移進台灣的文化,尤其和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廣東的干繩紋陶文化非常相似,因此堆測與其可能有密切的關係,可能是由此渡海來台。根據研究結果,大坌坑文化也被推測為南島系民族的祖先,台灣原住民是南島系民族的一部份,因此大坌坑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註一)(註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