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0.8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申五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令五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孫武是春秋著名的兵法家,本為齊國人,後來成為吳王闔閭的將軍,大敗楚國,威逼齊、晉,震驚諸侯。孫武著有兵法十三篇,主要內容為分析戰爭形勢,探討軍事作戰策略、方式。《孫子兵法》被後世尊為「兵經」。當時孫武帶著自己寫的兵法去見吳王闔閭,吳王看了以後,雖然覺得孫武寫得不錯,但仍有點不信任,便問孫武:「你的兵法我都看過了,可以試試指揮軍隊嗎?」孫武說:「當然可以。」吳王存心要給孫武出難題,又問:「那用婦女來試驗也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了宮中的嬪妃宮女,一共一百八十名,讓孫武指揮她們。孫武先將她們分成兩隊,命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嬪妃做隊長,讓她們每個人...
時雨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筦,音ㄍㄨㄢˇ。 亦作「管仲」。 (2) 春風風人:比喻教育給人的感化和恩澤。第二個「風」字,音ㄈㄥˋ,吹風。見「春風風人」。 (3) 夏雨雨人:比喻及時加惠於民。第二個「雨」字,音ㄩˋ,滋潤。見「夏雨雨人」。 2、「化雨」:《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1>化之者,有成德2>者,有達財3>者,有答問4>者,有私淑艾5>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注解〕 (1) 時雨:比喻教化的實行。 (2) 成德:成就德行。 (3) 達財:通達才能。財,通「才」...
汗馬功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便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本書是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重要典籍,主張崇尚法治,強調賞罰分明,提出許多切合實用的理論。在〈五蠹〉篇中,韓非論述法治思想,針對儒家的仁義說提出許多反駁,並認為法規必須與時俱移,不可食古不化。韓非認為人民都想追求安全和富裕,躲避危險和窮困。如果使人民前往作戰,要人民不顧家庭的生計,一定要立下殺敵的功勞,君主卻又不按功勞給予他們賞賜,...
輕舉妄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解老》內容是擇取《老子》中的文句,以法家思想來解釋其中的意涵。典源這裡是在解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這句話。韓非子認為背棄道理,而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行動的人,縱使有如天子諸侯般的權勢地位,或倚頓、陶朱公、卜祝的財富,還是會因為有驕傲之心,而失去他的人民和財富。人們之所以輕易地背棄道理,而任意輕率地行動,是因為不知道「禍與福常相因而至,往往福因禍生,而禍藏福中」,老子就是要告訴人們「禍福相倚」這個道理。另外同樣是《韓非子.解老》:「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大意是:過分貪求利益就會開始憂...
巧取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2.語譯巧取:軟騙;豪奪:強搶。舊時形容達官富豪謀取他人財物的手段。現指用各種方法謀取財物。 3.故事內容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
李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陵、宜城之間。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在此初期,他和杜甫結下了不朽的友誼,兩人又一起和高適,李邑等詩人和大書法家登山臨水,詩酒往還。安祿山亂起,他正在宣城,此後輾轉溧陽、剡中,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避居廬山屏風,碰上永王璘過潯陽,相邀參加幕府。次年,至德二載(公元757年)永王違抗肅宗的詔命東巡,兵敗丹陽,他受到牽累,下潯陽獄,定罪長流夜郎;以五十七歲的垂暮之年,拋別妻子,獨冒洞庭三峽的險惡風濤,登上生死莫卜的漫長道路。這一階段,李白的生活經驗最豐富,傳世詩歌也最多。下面所選的《將進酒》及《宣城見杜鵑花》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心...
責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求他人完成任務。《韓非子.外儲說右下》:「人主者,守法責成以立功者也。」《淮南子.主術》:「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
碑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書法家留傳後代的書法,刻於石碑者稱之為「碑」,寫於紙絹者稱之為「帖」。後世用版刻或石刻翻刻前人墨跡的拓本,也稱為「帖」。如「淳化閣帖」等。
識途老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子糾,後事齊桓公為相。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尊周室,攘戎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桓公尊為「仲父」,為法家之祖。諡敬。世稱為「管子」。(2) 隰朋:生卒不詳,齊國大夫,曾助管仲佐桓公完成霸業。諡成子。隰,音ㄒ|ˊ。(3) 桓公:?∼西元前643,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姓姜,名小白,襄公弟。周莊王五十一年,以襄公無道,出奔莒。其後襄公被弒,乃歸國即君位,任管仲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為五霸之首。管仲亡後,怠忽政事,寵幸佞臣,霸業遂衰。在位四十二年,諡桓。(4) 孤竹:春秋時國名,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至熱河省朝陽縣一帶。(5) 反:通「返」,回來。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所不書,傳不妄發,於文為儉,通經為長。”《晉書·王接傳》陳商說:“孔聖修經,褒貶善惡,類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為魯史,載述時政……以日繫月……本非扶助聖言,緣飾經旨,蓋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清人劉逢祿、皮錫瑞均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史書,皮錫瑞在《經學通論·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說,並且引用莊公二十六年《傳》:“秋,虢人侵晉。冬,虢人又侵晉。”杜預《集解》雲:“此年《經》、《傳》各自言其事者,或《經》是直文,或策書雖存而簡牘散落,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