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掠影浮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浮光掠影」,指「物體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都是指虛幻而難以深入觀察的事物。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卷五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馮氏糾繆的對象是宋代嚴羽所寫的《滄浪詩話》。嚴氏在《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嚴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
浮光略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浮光掠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浮光掠影」,指「物體表面反射的光」和「一閃而過的影子」,都是指虛幻而難以深入觀察的事物。這個成語可能出自於清代馮班《鈍吟雜錄》卷五這篇文章的「浮光略影」。馮氏糾繆的對象是宋代嚴羽所寫的《滄浪詩話》。嚴氏在《滄浪詩話.詩辯》中有一段話說:「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所謂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嚴氏這段話的大意是說:詩的寫作,不是用來賣弄學問,談道說理的;所以詩的最高境界最好不涉及理的談論,也不要只是賣弄語言文字。馮班認為嚴氏用「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來描述詩的寫作是大有問題的。詩是用來「言志」,也就是用來「說出意念」的,只是為...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酸朝未央。小臣議論絕,老病客殊方。鬱鬱苦不展,羽翮困低昂。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之推避賞從,漁父濯滄浪。榮華敵勳業,歲暮有嚴霜。吾觀鴟夷子,才格出尋常。群凶逆未定,側佇英俊翔。〈秋興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寒夜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
香象渡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象,帶有香味的大象。香象過河,能直到河底。語本《優婆塞戒經》卷一:「如恆河水,三獸俱渡一,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比喻悟道精深。後也用以稱讚詩文寫得精闢、透澈。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李杜數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也作「渡河香象」、「香象絕流」。
言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的跡象。唐.許康佐〈宣尼宅聞金石絲竹之聲賦〉:「事寧同於想像,理實閟於言筌。」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也作「言詮」。
精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復與言。 〔注解〕 (1) 淈其泥:濁亂其泥。淈,音ㄍㄨˇ,攪亂使其混濁。 (2) 揚其波:掀起波濤。 (3) 餔其糟而歠其醨:吃酒渣,喝薄酒。比喻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生活態度。餔,音ㄅㄨ,吃。糟,釀酒的殘渣。歠,音ㄔㄨㄛˋ,飲、喝。醨,音ㄌ|ˊ,薄酒。見「餔糟歠醨」。 2、「熟慮」:《史記.卷七二.穰侯列傳》夫輕背楚、趙之兵,陵七仞之城,戰三十萬之眾,而志必舉之,臣以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嘗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罷,陶邑必...
濯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洗滌帽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傍人籬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依託、依靠他人。宋.嚴羽《滄浪詩話.答吳景仙書》:「僕之詩辯,乃斷千百年公案,誠驚世絕俗之譚……是自家閉門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籬壁,拾人涕唾得來者。」
吳錦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吳錦發,筆名滄浪,1954年生,高雄美濃人。吳錦發是70年代鄉土文學風潮中崛起的小說家,由於能敏銳地反映現實的問題,作品大都走寫實的路線,曾經是80年代初,最具本土環境、人文自覺的小說家。他的小說也曾經展現強烈地刻畫自己成長的鄉土民情和歷史記憶的寫作企圖心,如〈靜默的河川〉、〈叛國〉等作品,此外,具有濃厚、寬闊的人道關懷精神,也讓他的小說成為都市原住民的代言人,如〈燕鳴的街道〉,他對現實的敏銳,則讓他寫出〈突襲者〉、〈囊芭〉等尖銳現實諷刺的作品。進入90年代以後,成為新聞人,政論、時論文章,逐漸蓋過他的文學風華...
瓣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狀像瓜瓣的香,表示禱祝敬慕之意。宋.曹彥約〈譚仁季以二詩見遺走筆次韻〉:「詩才清不羨滄浪,曾向歐曾接瓣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