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27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豺狼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橫13>道,不宜復問狐狸14>。」寶默然。 〔注解〕 (1) 署:簽寫。 (2) 文:侯文,西漢人,生卒年不詳。性剛直不苟合,稱疾不朝。孫寶為京兆尹,請為布衣交,後任其為東部督郵。後寶免官,文遂不仕,卒於家。 (3) 督郵:官名。漢置,郡守佐吏,掌郡內督察糾舉違法之事。每郡分二至五部,每部置督郵一人。 (4) 敕:命令。 (5) 鷹隼始擊:鷹、隼開始獵物。隼,音ㄓㄨㄣˇ,鳥綱鷲鷹目。性情敏銳,飛行速度極快,獵人常養來幫助捕獵鳥兔。鷹、隼在此比喻嚴吏。 (6) 天氣:季節時令。 (7) 嚴霜:寒霜,比喻嚴厲。 (8) 掾部:指侯文所主之東部轄區。掾,音ㄩㄢˋ,官府。 (9) ...
杵臼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公沙穆,為人好學,因家貧無法進太學讀書,乃為富翁吳祐賃舂,後祐與之交談,知其為飽學之士,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見《後漢書.卷六四.吳祐傳》。後比喻朋友相交不分貴賤。《聊齋志異.卷一.成仙》:「文登周生,與成生少共筆硯,遂訂為杵臼交。」也作「杵臼之交」。
楚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並為全書作注,成書《楚辭章句》。今存王逸《楚辭章句》中,還保存了西漢人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莊忌、王褒、劉向等人的作品。晉代郭璞有《楚辭注》三卷。《四庫全書·總目》則說:“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蔔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劉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16卷,是為總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與班固二‘敘’,為17卷,而各為之註。...
汙名化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 汙名化認同之於非洲地區人民2 參考資料 汙名化認同相關事件 汙名化認同之於台灣原住民台灣早期漢人看待原住民持較負面的態度,此現象可自漢人對原住民的行為舉止中發現,其中包括對原住民冠以「番」、「山胞」等具負面意義之詞彙,且對於原住民的文化與生活習慣,也一貫以相同的價值觀與方式加以排斥、壓抑甚至盡力去除。對於原住民而言,這是一種漢人對於其隸屬之族群的「污名化」作為,然而作...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賦源”並非指界限,而是一個填補空白的哲學量變。賦源,對於文體的賦來源,是屈賦為源頭,後化為漢賦,因為漢人將屈賦也稱賦——不歌而頌之說。至於修辭方法的賦,那麼因該就是指詩經中的平鋪直敘了。“不歌而頌”的“詩歌傳統”算得是辭賦源頭。賦的源流有四種常見的說法,而第四種並不是“隱語說”。賦源,是辭賦文體“流變”,中國辭賦文學二千餘年曆史,以明辮其興於詩而亡於詩的盛衰嬗遞。演變過程,“以詩為賦”和“以文為賦”創作現象的交叉出現,構成辭賦藝術發展史線索。辭賦文學自戰國初成,歷經兩漢、晉唐、兩宋、元明迄清,形成由先秦到晉唐詩的散化到賦...
雞黍之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范式與張劭相約,於二年後將拜訪張劭家鄉。到了約定的日期,張劭請他的母親準備雞黍,以待范式的來訪,但張母認為相約已久,范式不一定會到,然而范式果然守信,遠從山陽來到汝南。典出《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後用以指朋友之間互守誠信的邀約。《幼學瓊林.卷二.朋友賓主類》:「膠漆相投,陳重之與雷義。雞黍之約,元伯之與巨卿。」
辟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形狀似鹿,尾長,而有兩角。漢人佩帶雕有辟邪獸的飾物以辟邪。《漢書.卷九六.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者)兩角〔者〕或為辟邪。」
姮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后羿的妻子。相傳因偷吃不死之藥而飛昇月宮,成為仙女。漢人為避文帝諱,改「姮」為「嫦」。《淮南子.覽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若不是月裡姮娥,敢只是花裡神仙。」也作「常娥」、「嫦娥」。
慾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 (3) 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 (4) 大體:整個局面。 (5) 鄙語:俗話、俗語。 (6) 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
文化霸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概要每個民族對於自身的悠久文化或多或少都會帶有部分優越感,當民族或種族對於自身的卓越感越大時,便越容易對其他民族文化採取不友善、排擠的態度與評斷,例如:台灣早年漢人對於本島原住民以「番仔」戲稱,認為原住民文化是不文明、野蠻、殘暴不智的象徵,因此台灣歷來的統治政府皆對原住民族群施予同化政策,將自身漢民族的文化或者日本的皇民文化強制灌輸於原住民社群中,最後引起原住民的反抗,如:霧社事件即是一日治時期的顯著例子。(註1)平時,文化乃是透過價值、規範對於社會具有約束力,讓社會秩序能夠和諧運作。社會學者包曼指出,文化的終極目標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