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宗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體,用以推行宗教觀念及其相關儀式。而涂爾幹認為道德社群最初之原形來自於初民部落的氏族等,舉凡台灣漢人和原住民的傳統社會的宗教、村落、部落等皆屬之。註2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
俊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智出眾的人。《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
2.容貌秀美。如:「丰姿俊秀」。
漢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胡人鄙視漢人的稱呼。《北齊書.卷二三.列傳.魏蘭根》:「遷青州長史,固辭不就。楊愔以聞。顯祖大怒,謂愔云:『何物漢子,我與官,不肯就!明日將過,我自共語。』」
種族中心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照。過去將台灣原住民被稱為「生番」、「熟番」、「高山族」或「山胞」等,其背後反應的也是一種殖民者或漢人的文化偏見。這種立基在政治、經濟、軍事或文化發展落差上的評斷、容易造成刻板印象。如果這種判斷被深植為集體記憶的一部分,種族歧視就會變成難以避免的情況。註1而此類意識形態促進該團體內的團結與忠誠,在政治面上亦助長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註2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
頂禮膜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頂禮,五體投地,以頭頂禮佛足。膜拜,舉兩手伏地跪拜。頂禮膜拜指崇拜到了極點。《蕩寇志》第四四回:「再看時,塔頂忽全,那老僧前面,又添一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彷彿慧娘。」《痛史》第二六回:「漢人不准騷擾,雖一草一木亦不准動。此令一下,合城漢人無不香花燈燭,頂禮膜拜。」
鄭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役,擊退在台灣經營近40年的荷蘭人。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在台灣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式政權,並確立台灣漢人社會的形態。然而,由於鄭家內部權力鬥爭、外有清朝威脅不斷,又染上寒熱症(瘧疾),鄭成功來台不到一年便去世,得年39歲。(註1) 稱號鄭福松鄭森鄭大木:鄭成功之字。錢謙益為勉勵鄭成功而取。鄭成功朱成功國姓爺延平王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 傳說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許多傳說乃根據鄭成功的特徵、經歷加以想像附會而成,傳奇性大於歷史性。鄭成功在台活動範圍約在現今台南一帶,然而距台南越遠,傳說反而越多,反映出在越...
司馬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後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餘言,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後世稱司馬遷為「史遷」。又《漢書藝文志》載有所著之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
張敞畫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人張敞為妻子畫眉,整個長安城內都知道他為妻子畫眉畫得嫵媚動人。典出《漢書.卷七六.張敞傳》。比喻夫妻恩愛情深。《醒世恆言.卷一五.赫大卿遺恨鴛鴦絛》:「假如張敞畫眉,相如病渴,雖為儒者所譏,然夫婦之情,人倫之本,此謂之正色。」也作「畫眉張敞」。
陳永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參與開墾、引進新技術,並鼓勵種植蔗、米、製鹽等。 教育永曆19年(1665)在承天府設立孔廟,代表漢人教育體系與價值的建立,設置地方─中央不同的學校教育制度,推行科舉考試。 經濟貿易開墾所穫物產除了自給之外,也用於經營海外貿易,尤其是與英國東印度公司交易軍火與日用品更是補給與獲利的重要來源。 參考書目註1. 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12四版),頁28。註2. 李筱峰、莊天賜,《快讀台灣歷史人物》(臺北縣:玉山社,2004),頁48~52。
殫思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為人臣者當然一定要竭盡心力地提供建言,不可有所隱瞞。後來「殫精竭慮」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竭盡精力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