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譊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辯聲。漢.揚雄《法言.寡見》:「譊譊者,天下皆訟也。」
辯證建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脈絡下,發展過程將會非常的不一樣;換句話說,學習受環境的影響。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建構都是同等的不容爭辯,但它卻指出了事實在不同的解釋、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建構。Vygotsky承認普遍知識的可能性,但它卻不去討論普遍知識是否會比因環境而生的特定認知更根本,也不去管普遍程序是否才是唯一的發展變化。 結論辯證建構主義抱持一種多樣化的合理主張。既不像激進建構主義的強調極端的相對論,也不若理性主義的傾向單一普遍化的主張。 關鍵字中文:辯證建構主義英文:dialectical constructivism 參考書目註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爭論、爭辯。《說文解字.吅部》:「咢,譁訟也。」
東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人的尊稱。《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東翁的話誠然不錯,要和外國人爭辯起來,好便好,不好就動干戈。」也稱為「東家」、「東人」。
頂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辯。多指對尊長而言。如:「頂嘴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嘵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爭辯聲。唐.韓愈〈重答張籍書〉:「擇其可語者誨之,猶時與吾悖,其聲嘵嘵。」《聊齋志異.卷一○.胭脂》:「彼嘵嘵者直以桎梏靜之,何怪覆盆之下多沉冤哉!」
齗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辯的樣子。《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朝臣齗齗不可光祿勛,何邪?」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放浪無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2) 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被車裂而死。亦稱為「衛鞅」。 (4) 韓非:?∼西元前234,戰國時韓國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本於黃老,口吃而不善辯說,與李斯同受業於荀卿。曾以書諫韓王而不見用,於是發憤著書五十餘篇,號為《韓非子》。文章峻嚴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後秦王攻韓,韓王遣非使秦,為李斯所譖,下獄而死。 (5) ...
烏有子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為維護齊王而反問子虛很多問題,並評論楚王為「奢言淫樂而顯侈靡」。無是公聽了兩人的爭辯,又以周天子畋獵之盛大來壓倒楚、齊兩國。文章終了時,則歸結到反對奢侈淫靡而提倡節儉。這篇文章所敘述的事情完全是虛構的,連「子虛」、「烏有」等人名其實也是不存在的,後來便用「子虛烏有」比喻為假設而非實有的事物,例如:「陶淵明描寫的桃花源本是子虛烏有,不過是藝術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罷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