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3.11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包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袒護不正當的行為。[例]包庇走私是犯法的。
例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一般的原則、規律之外。如:「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不應有例外。」
天網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的法網雖寬大稀疏,但絕不會縱容作惡的壞人。語出《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後以比喻犯法者難逃國法制裁。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三三齣:「此人如果太奸豪,天網恢恢豈可逃。」《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母親、父親,你二位老人家,可曾聽見那紀賊父子,竟被朝廷正法了?可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作「天道恢恢」。
一面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有見過一次面的交情。比喻相交不深。《三國演義》第二四回:「某與關公有一面之交,願往說之。」《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總兵係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過贓犯法的事,量情不得不輸。」也作「一面之識」、「一面之雅」、「一日之雅」。
皇親國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的親戚。亦用以比喻極有權勢的人。[例]即使是身為皇親國戚,一旦觸犯法律,還是得接受制裁。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儲說下》及《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有記載:孔子在魯國的時候,把魯國治理得很好。春秋時鄭國的子產當了五年宰相,也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二者都讓國家出現了「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
殺人越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經.康誥》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凡民自得罪,寇攘1>姦宄2>,殺越3>人于4>貨,暋5>不畏死,罔弗憝6>。 〔注解〕 (1) 寇攘:搶劫、侵奪。 (2) 姦宄:犯法作亂。宄,音ㄍㄨㄟˇ,姦邪、作亂。 (3) 越:搶劫。 (4) 于:取。 (5) 暋:音ㄇ|ㄣˇ,強橫。 (6) 憝:音ㄉㄨㄟˋ,怨恨、憎惡。
傻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罵人愚笨。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三折:「也則為違條犯法,著我來一逕勾拿,他扣廳打我一頓,想起來都是傻瓜。」《醒世姻緣傳》第二回:「俺公公知道,倒是極歡喜的;說他兒子會頑,會解悶,又會丟錢,不是傻瓜了。」
格殺勿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禮》一書相傳為周公所撰,記載了周代的官制。在該書《秋官.朝士》中提到「凡盜賊軍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漢代鄭眾解釋這句話的意思說:「如果有盜賊聚眾成軍,來攻打搶劫別人的村舍,殺害別人的家人,這些匪徒假如因此被殺,殺人者無罪。這就好像現行法律,無故侵入他人屋裡、強行登上他人之車、強迫他人犯法,如果因此被人格殺,殺人者無罪。」這就是「格殺無論」的典源,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殺凶惡的人不以殺人罪論。
大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畏怯。[例]他雖然以大膽出名,但絕不致於做出違紀犯法的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