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鴻門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楚漢相爭時,劉邦先入咸陽,項羽嫉之,遂用范增之計,設宴於鴻門,欲加害之。後來劉邦赴宴,范增使項莊舞劍,伺機行刺劉邦,幸得羽叔父項伯及張良等協助,始免於難。典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指不懷好意、居心不良的邀宴。如:「他為人狡猾,我看你還是不要去赴那鴻門宴吧!」也稱為「鴻門會」、「鴻門計」。
|
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狡猾。《易經.繫辭下》:「躁人之辭多。」
|
自相矛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梁書.卷四三.韋粲列傳》:「前諸將之議,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
|
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險詐、狡猾。如:「陰險狠毒」、「陰狠可怕」。
|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東周列國志》第一二回:「那公子朔雖與壽一母所生,賢愚迥然不同;年齒尚幼,天生狡猾,恃其母之得寵,陰蓄死士,心懷非望。」
|
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指中國。如:「華夏」。《書經.舜典》:「蠻夷猾夏。」
|
火中取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詩人拉.封登所著猴子與貓的寓言故事。敘述一隻狡猾的猴子騙貓從火中取栗子,結果貓爪上的毛被火燒掉,而栗子卻全被猴子吃了。後比喻為他人冒險出力,自己卻一無所獲。如:「他只不過是在利用你罷了,一旦替他火中取栗,打下江山之後,便會將你一腳踢開。」
|
不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孫通本是秦二世胡亥的侍詔博士,後來歸漢,曾說服漢高祖制定禮儀,採古禮與秦儀雜用,漢朝的朝廟典禮,多由其制定。叔孫通為人機變,有人認為他猾獪卑鄙,也有人以他為識時務者。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陳勝起兵山東之後,消息傳到朝廷,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
|
格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而權勢得以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見疑,忠言不入,護吏而疾民,陽若不任吏而實陰為所賣。姦猾之謀,無不得逞;賄賂所在,無不如志。聞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偽文詭辭、諂順乞憐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轉移其事,如轉戶樞,胥輩窺之,審玩之熟,為日久矣。所欲為者,如取如攜1>,不見有毫髮畏憚之意。惟其正論誠意,則扞格2>而不入,乃以此自謂其明且公也。 〔注解〕
(1) 如取如攜:想要什麼就拿什麼。指貪瀆巧取之行。
(2) 扞格:互相牴觸。扞,音ㄏㄢˋ。
|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而權勢得以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見疑,忠言不入,護吏而疾民,陽若不任吏而實陰為所賣。姦猾之謀,無不得逞;賄賂所在,無不如志。聞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偽文詭辭、諂順乞憐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轉移其事,如轉戶樞,胥輩窺之,審玩之熟,為日久矣。所欲為者,如取如攜1>,不見有毫髮畏憚之意。惟其正論誠意,則扞格2>而不入,乃以此自謂其明且公也。 〔注解〕
(1) 如取如攜:想要什麼就拿什麼。指貪瀆巧取之行。
(2) 扞格:互相牴觸。扞,音ㄏㄢ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