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高處。《禮記.曲禮上》:「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史記.卷二七.天官書》:「高而望之,下屬地者三千里。」
2.陰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有高的習俗。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高飲酒,婦人帶茱萸蓋本於此。」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遙知兄弟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榮的上。如:「她擊敗所有對手,榮冠軍寶座。」
造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造詣高深精絕,或泛指到達極點。《兒女英雄傳》第三五回:「不然,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用違所長。」也作「峰造極」。
門拜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自上門拜候。如:「候選人挨家挨戶門拜訪,懇請支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娶媳婦。元.無名氏《梧桐葉》第三折:「歡聲鼎沸長安道,得志當今貴豪。小科接著大科,播榮名喧滿皇朝,始知學乃身之寶。」
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攀附上較高級的階層。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一龍門,則聲價十倍。」
山臨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嶺,瀕臨江河。形容遊覽山水名勝或指長途跋涉。《楚辭.宋玉.九辯》:「山臨水兮若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北史.卷四○.李彪傳》:「遂親至琅邪城,山臨水,命群臣賦詩以送別。」也作「山涉水」、「臨水山」。
門造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探望問候。如:「我們在教師節時,門造訪導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臨舞臺。引申為上場。《紅樓夢》第一回:「亂烘烘,你方唱罷我場,反認他鄉是故鄉。」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七.臆論.立志》:「有某公子最愛度曲,每場,必妝束小旦,驚豔絕人,觀者讚服。」
2.臨考場。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場應對、刺繆經旨,不可以言乎學。」
3.當時、當場。《水滸傳》第一二回:「差兩員相官,帶了仵作行人,監押楊志并眾鄰舍一干人犯,都來天漢州橋邊,場檢驗了,疊成文案。」
4.五穀成熟。宋.孔平仲〈禾熟〉詩:「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穀場。」《明史.卷六三.樂志三》:「勤樹藝,歲年豐穰,九十月禾黍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是著名的親職教育專家,於一九六○、一九七○年代,致力提倡父母效能訓練(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主張欲促進父母的效能,應該採取教育模式,協助父母學習與孩子有效的相處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知能,則親子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高模式的親職教育內容,主要在教導父母學習下列親子相處的道理和方法:(1)父母敘述子女的問題時,針對子女的特定行為做具體與客觀的描述,而不對子女的人格或特質加以批評;(2)父母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也學習以表裡一致的態度和子女相處;(3)父母學習人際溝通技巧,正確了解子女所傳達出來的訊息,並給予有效的回應;(4)父母學習當自己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