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9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欺暗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忠臣即使在暗處也不會忽略應有的禮數。衛靈公半信半疑,派人追車證實,果真是大名鼎鼎的遽伯玉。  知道真相的衛靈公故意跟他的夫人南子開玩笑,說她猜錯了,不是遽伯玉,而是另有其人。沒想到夫人非常高興,馬上舉杯向衛靈公敬酒,把他弄得一頭霧水,不知道為什麼那位大臣不是遽伯玉的話,有什麼好慶賀的。南子這才說:「以前我以為衛國賢人只有一個遽伯玉,沒想到還有另一個和他一模一樣的,現在多了一位賢臣,難道不值得慶賀嗎?」  衛靈公一聽,很佩服南子的見識,將酒一飲而盡,笑著告訴她真...
究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真相、結果。《文明小史》第九回:「教士聽了詫異,急急同著劉伯驥奔進城門,意思想見知府問個究竟。」
語焉不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話說得不夠詳盡。[例]他對整件事的描述語焉不詳,我也不知真相究竟為何。
冤家路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聞言發怒,欲誅四眾。 〔注解〕 (1) 不期:不料、意想不到。 (2) 哄瞞:欺騙、隱藏事實的真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欺騙、隱藏事實的真相。如:「欺瞞」、「隱瞞」、「實不相瞞」。
一語道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句話就能說明事情的真相。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余稱其詩,專主性情。慈山寄札謝云:『老人生平苦心,被君一語道破。』」
揭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顯露,揭示。如:「揭露底細」、「揭露真相」。
呀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吃驚的樣子。如:「他得知事件真相,不覺呀然一驚。」《浮生六記.卷二.閒情記趣》:「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偏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公正或固執的見解。[例]心存偏見的人往往無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破繭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蠶作繭變蛹後,化蛾破繭的過程。今多用以指事情真相大白。也用來比喻掙脫束縛或突破困境。如:「她終於破繭而出,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