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將、剛要做某事。《紅樓夢》第六○回:「如今三姑娘正要拿人紮子呢,連他屋裡的事都駁了兩三件。」《文明小史》第一六回:「豈知正要往下聽,忽見女人同那個瘦長條一言不合,早已扭作一團。」
放水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佛教、道教普度前夕,招引水中孤魂的民俗儀式。相關習俗在佛教傳入前,從未見於中國古代文獻,到了唐代才開始出現,一般認為應與佛教的引入有關。到了明代以後,則逐漸普及於民間。尤其是佛教的僧侶會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盂蘭盆會時放水燈,以照亮冥路,讓水中的鬼魂和餓鬼,來接受施捨。「放水燈」的節俗在臺灣多和普度儀式結合,除了在中元節會放水燈外,有些地方在建醮時,也會在普度前放水燈。
浮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並列的船或子上鋪置木板而造成的橋。《三國演義》第五九回:「曹操在渭河內,將船鎖鍊作浮橋三條,接連南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竹。《爾雅.釋水》:「士特舟,庶人乘泭。」《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乘氾泭以下流兮,無舟楫而自備。」
浮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船或浮筒在水面上搭的臨時便橋。《文選.潘岳.閑居賦》:「浮梁黝以徑度,靈臺傑其高峙。」
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湖面上茭蒲等水生植物生長日久之後,根離地而浮於水上,農家乃利用其又廣又厚密的特性在上施土種植,故稱為「葑田」。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七.林和靖》:「蔡寬夫詩話云:『吳中陂湖間,茭蒲所積,歲久根為水所衝蕩,不復與土相著,遂浮水面,動輒數十丈,厚亦數尺,遂可施種植耕鑿,人據其上,如木然,可撐以往來,所謂葑田是也。』」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一九:「不看茭青難護岸,小舟撐取葑田歸。」也稱為「架田」。
土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堵水的土袋。因其前銳後廣,前高後低,狀如蹲坐的狗,故稱為「土狗」。《北史.卷七二.高熲傳》:「賊於上流縱火,熲預為土狗以禦之。」
竹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數根竹子並排綁成的簡便渡水工具。也稱為「竹」。
鐵鎖橫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王濬伐吳,吳以鐵鎖橫截江中,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距船。濬作,上縛草人先行以去鐵錐,然後燒斷鐵鎖,率軍直下,吳國遂降。典出《晉書.卷四二.列傳.王濬》。後喻雖防衛嚴密,亦不能挽救覆滅的命運。宋.朱敦儒〈水龍吟.放船千里〉詞:「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也作「鐵鎖沉江」。
適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剛才、方才。《三國演義》第八回:「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適間已叫那撐的,報家裡去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