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世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先代所遺留的產業、財產。《南史.卷三二.列傳.張邵》:「簞食瓢飲,不覺不樂。但世業清貧,人生多待。」唐.白居易〈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詩:「時難年饑世業空,弟兄羇旅各西東。」
水火深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5>,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6>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 (3) 文王:即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
棄邪從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惡行,回歸正道。《三國志.卷三三.蜀書.後主禪傳》裴松之注引《諸葛亮集》:「有能棄邪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大小,各有品限。」也作「棄邪歸正」。
豆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豆器盛羹湯。《孟子.盡心上》:「仲子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南史.卷七.梁本紀.武帝下》:「晚乃溺信佛道,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飯而已。」
2.形容量少之羹湯,用以比喻薄物。《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苟非其人,簞食豆羹見於色。」宋.蘇軾〈伊尹論〉:「天下之富,是簞食豆羹之積也。」
婦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婦女。唐.白居易〈觀刈麥〉詩:「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