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入木三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版,墨跡透入木板三分的故事。典出唐.張懷瓘《書斷.卷二.王羲之》。本形容筆力遒勁。後比喻評論深刻中肯或描寫精到生動。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晉唐小楷真蹟》:「韓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為右軍真跡。素稍黯,字亦慘淡。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虛也。」
錙銖必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計較錙銖注音︰ㄐ|ˋ ㄐ|ㄠˋ ㄗ ㄓㄨ漢語拼音︰jì jiào zī zhū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近世嫁娶,遂有賣女納財,買婦輸,比量父祖,計較錙銖,責多還少,市井無異。」(源) 02.清.郟談〈賣花船〉詩:「遊船妓館尤得利,略無計較錙銖意。」 參考詞語︰銖銖校量注音︰ㄓㄨ ㄓㄨ ㄐ|ㄠˋ ㄌ|ㄤˋ漢語拼音︰zhū zhū jiào liàng釋義︰猶「錙銖必較」。見「錙銖必較」條。 01.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九.柳柳州》:「然榮辱得失之際,銖銖校量,而自矜其達,每詩未嘗不著此意,是豈真能忘之者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對換、抵銷。如:「以米折錢」。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買未嘗不折鹽,糧草未嘗不折鈔。」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奴結下了友好之盟。後來「強弩之末」這句成語,就從《史記》文中「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原本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不能再發揮效用。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戶稅。《新唐書.卷五一.食貨志一》:「唐之始時,授人以口分、世業田,而取之以租、庸、調之法。……丁隨鄉所出,歲輸二匹,綾、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
行雲流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3.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卷三.李公麟》:「惟臨摹古畫用素著色,筆法如行雲流水有起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絲織品的總稱。如:「帛書」、「帛」、「帛畫」。《孟子.梁惠王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白色的生。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3.用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袖」。明代廣泛流傳一則關於于謙為官清廉的故事,內容是說于謙之前的河南官吏在回京城議事時,都會順便帶點帕、磨菇之類的地方特產,當作交際應酬的禮品。可是于謙在當河南巡撫時,每次回京城議事都不曾帶任何珍貴的物品去饋贈權貴,藉以拉攏關係,還寫下一首〈入京〉詩說道:「那些地方特產本是供人民享用,只因官員強行搜括反使人們遭殃。回京時,我是什麼也沒帶,只有『清風兩袖』去朝見天子,免得老百姓來道短說長。」後來「兩袖清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作官廉潔,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