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0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令暮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朝令夕改」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朝令夕改」原作「朝令暮改」。鼂錯是西漢時的著名政治家,他曾提出不少對國家政策重要的建議,因此有「智囊」的美稱。漢文帝時,鼂錯眼看當時農民與商人貧富懸殊,農民辛苦的耕種才得些許糧食,政府徵收糧食的時間卻沒有固定的時間和標準,常常早上的規定,到了晚上就改變了。農民們為了急於納稅,有存糧的只有被迫將糧食半價賣出,沒存糧的只得用加倍的利息向人借貸,或者賣掉田地房屋,甚至賣掉自己親生的兒孫來還債。商人趁著需用很急的時候,將積存的貨物賣掉,獲得暴利。這種情形嚴重的影響到當時的農業生產。所以鼂錯向漢文帝上了一篇〈論貴粟疏〉,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抬高糧食...
寓兵於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農合一的政策。人民平時在家耕種,戰時則當兵打仗。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像。富人有很多土地,窮人則一無所有。男子淪為奴隸,女子淪為婢女。幸而仍保持自由,父子夫婦,終年辛苦耕種,卻不能吃飽。為了改善這種不公平和鏟除造成這種不公平的罪惡,王莽的新政府成立後,即實施一連串下列的新社會政策……”。目錄1 生平2 評價3 家庭3.1 後妃3.2 子女4 參考書目5 以上資料來源 生平王莽表字|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縣東)。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
竊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詩經.魏風.伐檀》,詩歌內容是在諷刺在上位者不勞而食。詩人透過反詰設問的手法,反覆提到:有人不耕種、不收割,為何可獲取三百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吃、白喝而不從事勞動。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尸位素餐」,用來指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出現「尸位素餐」的書證如《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朱雲》:「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朱雲當著漢成帝的面,批評張禹不能匡正輔佐主上,也不能對人民有所幫助,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今亦可用為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未能盡到職責。
農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耕種農作物為業的人。《詩經.豳風.七月》:「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儒林外史》第一回:「卻是起動頭翁,上覆縣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也稱為「農人」。
捻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背景2 爆發3 平定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背景在太平天國之亂爆發後沒多久,淮河和黃河之間的安歸北部也出現長達五年的捻亂。這個地區是中國少有暴亂頻仍的地區,主要原因是因為位於兩大河流域之間,水災、饑荒頻仍。土質不佳,水利設施又常遭破壞,使這個區域的人民很難完全依靠耕種為生。除了移民或到鄰近的地區作雇工外,從軍、走私或成為盜匪就成了當地常見的謀生手段。「捻」是淮北方言,出現可能在十八世紀初期,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慶時聚眾表演,為人驅...
勞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活動身體。《莊子.讓王》:「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
夔州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間之流通江者,土人皆謂之瀼。」可知瀼西、瀼東因瀼水而分。東屯在瀼東。杜甫之所以搬往瀼西,為的是耕種方便,因而他又在東屯租了幾間草屋,也就在東屯與瀼西之間來回居住。〈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詩說:「東屯復瀼西,一種住清溪。來往兼茅屋,淹劉為稻畦。市喧宜近利 ( 注:瀼西居近市 ) ,林僻此無蹊。若訪衰翁語,須令賸客迷。」所住的東屯地方,極為偏僻。「東屯西崦」詩說:「空村難見鳥,落日未逢人」,其偏僻可知。「白鹽危嶠北,赤甲古城東。平地一川穩,高山四面同。煙霜淒野日,粳稻熟天風。」白鹽在北,古赤甲城在東,四周圍都是山,...
心腹之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稽。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後滅於楚。 (6) 欲:期望、希求。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物品。 (8) 為沼:變成池沼,表示亡國。 (9) 泯:音ㄇ|ㄣˇ,消滅、滅亡。 ◎2《左傳.哀公六年》是歲也,有雲如眾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1>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有罪受罰,又焉移之?」遂弗禜。 〔注解〕 (1) 禜:音ㄩㄥˋ,古代一種祭拜日月、星辰、山川、風雨等的祭祀,以求消災。
不取一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介不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有一次萬章問孟子:「我聽說伊尹曾經以宰割烹調的手藝來要求湯任用他,有這回事嗎?」孟子說:「沒有。不是這樣的。伊尹在莘國的郊野耕種,並且喜愛堯舜的道理。如果不合堯舜的義理,不合堯舜的正道,就是把天下當俸祿送給他,他也會棄之不顧。縱使拴住四千匹馬放在面前,他也不會看一眼。只要是不合道義,即使一支小草,他也不會拿給別人或拿別人的。」後來「一介不取」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一介不以取諸人」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的操守非常清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